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要理性
田晓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保健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保健品也逐渐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但是,在这之中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渴望身体健康的心理,针对老年人设置了“消费陷阱”,推销他们一些所谓的 “特效保健品”,来谋取非法利益。有的甚至还销售假冒伪劣的“保健品”,不仅无法起到保健的效果,反而会对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伤害。
但是,由于目前此类现象具备一定的隐蔽性,工商、食品药品等部门的监督管理常常鞭长莫及。而不法分子对于执法人员进入他们的经营场所调查时,也是相当警觉,一旦发现有陌生人或年轻人进入现场就停止讲座,违法证据很难掌握。加之当前全国对保健品疗效、定价缺乏具体标准,一些保健品的虚假宣传就很难取证了。
那么,如何有效地防止老年人被虚假宣传误导进而上当受骗呢?相关执法部门的及时介入调查取证虽然至关重要,但想要从源头上预防,还是必须要加强老年人对此类宣传推销的认识,让老年人能更理性地面对保健品宣传,增强对虚假宣传的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我看来,首先,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此识别类诈骗的宣传,对老年人群体普及健康和医学常识,增强其防范和辨别能力,并组织志愿者到居民小区、学校、企业等进行宣传,以社区警务室、居民委员会、老年人协会等有关部门为依托,警醒人们别受骗。同时,社区可以组织召开辖区中老年人会议,进行防骗识骗宣传。其次,为使老人不再掉入保健品的消费陷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也要肩负起监督、监管的职责,加强内部协作,及时共享相关情报信息。唯有如此,才会使这些害人不浅的“保健品消费陷阱”最终销声匿迹,真正维护广大老年人的健康权益。最后,我觉得相关立法和政策制定还有待完善。此类案件的多发,说明相关部门在打击、查处、管辖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与工商、食品药品管理部门的协作配合,接到群众举报时要及时依法查处。此外,工商部门要着眼于打击苗头,要及时对那些靠夸大其词、虚假宣传促销牟利的不法商家进行严惩;公安机关要着重对典型性的欺诈活动展开调查,对牟取暴利、构成犯罪的要坚决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