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城市发展的最美底色
——东莞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观察
本报记者 赵青 杨静
       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广东东莞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受到表彰。这是东莞自2008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第四次摘此桂冠。除此之外,东莞今年还有5 个镇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5 个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1所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成果丰硕,远超往年。
       这是一座城市的努力,更是全体市民的骄傲!荣誉实至名归,却也来之不易,饱含着艰辛的汗水与付出。
       以人民为中心,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成为整个城市的“文明大合唱”,是东莞终获“四连冠”的内生动力。未来,东莞还将继续探索市镇村一体化全域创建的新机制,进一步深化“友善之城”建设,全面铺开“新东莞文明美丽乡村”建设,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出发。
       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东莞模式。敬请关注。
       连续四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东莞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更是通过10余年的不懈坚持,拥有了文明的底色、底蕴和底气。
       尤其是去年以来,东莞全面铺开基层文明“补短板、促提升”工作,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只争朝夕的干劲,强势推进市镇村一体化全域创建的新机制,迅速全面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基层文明“补短板、促提升”创建热潮。
       “只做范例不做案例”
       近段时间以来,茶山镇超朗村村民钟耀明只要有空闲,就会到家门口的鱼塘周边沿着水泥路走上几圈。鱼塘边,村民们种植的茄子、辣椒、萝卜等绿色蔬菜长势良好。阳光灿烂的日子,鱼塘的水面就像一面明镜,倒映着周边的绿树、民居、飞舞的蝴蝶以及居民们悠闲散步的身影……
       去年以前,钟耀明从没想过,自己住的这个地方会变得如此美丽,他临近鱼塘的住所也成为大家心中的“最佳观景地”。
       “这个鱼塘以前是个臭鱼塘,周边还有很多居民乱丢的垃圾。”超朗村党工委委员麦惠棠说,去年,超朗村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硬化村庄道路,推进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洁化,投入320万元将村内旧市场和旧饭堂等改造成集生活、服务、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今的超朗村,已经打造成东莞文明创建的示范村,真正成为样板和范例。
       不止在超朗村,自去年“补短板、促提升”工作开展以来,东莞全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莞深入开展城市文明“补短板、促提升”工作,集中整治户外广告、城市“牛皮癣”、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提升、市民素质提升等行动,广泛开展“东莞好人”评选活动,着力打造“友善之城”,市镇村一体化文明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增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17.3万块,公益广告比例达到30%以上。实施文明创建工程项目311个、总投资额超过9.5亿元。镇容村貌更加整洁有序,清理卫生死角超过52万处、关停处理“牛皮癣”号码近1.3万个,签约“门前三包”责任书150多万份。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处理占道经营超过33万宗、违章建筑超过1万处。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有效提升。
       构建全域创建新机制
       东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不设县市区的地级市之一,由于特殊的行政架构、人口结构、发展模式和城市化路径,东莞镇村一级虽然基本实现物理形态城市化,但在内核层面仍然面临城市环境、社会治理和新老市民素质等诸多问题,因此东莞提出推进市镇村一体化全域创建的新机制。
       “我们将基层文明创建‘补短板 促提升’工作与城市品质长远提升结合起来,将创建工作重心下移,围绕中心城区、魅力城镇、美丽村居三个层次,启动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 东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炜东说。
       东莞将文明创建列为“一把手”工程,各镇街党委书记和镇长亲自挂帅、牵头抓总,文明创建各成员单位分工合作、协同推进,重点完善镇街文明创建领导机制、运作机制和监督考评机制,强化基层常态督导,增设逆向考核指标,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除了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殊荣外,东坑镇、茶山镇、凤岗镇雁田村、石碣镇桔洲村、中堂镇潢涌村5 个镇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东莞市国家税务局、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东莞市分公司、东莞市气象局、中国农业银行东莞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分行5个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成果丰硕,彰显出东莞统筹推进市镇村一体化全域创建的扎实成效。
       文明创建步步升温,创建成果节节显现。
       城乡同频的“惠民礼包”
       12月10日上午10时左右,东莞图书馆谢岗分馆一开馆便迎来了一大批读者,为期两天的2017年第 7 届“亲子同读”活动正在举行。家长们陪同孩子在书架上挑选了喜欢的图书,围坐在一起安静阅读书中的故事……
       “为了让东莞所有市民都能享受到丰富的精神食粮,近年来,我们一直积极推动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实现32个镇街的自助服务全覆盖。”东莞图书馆副馆长蔡冰说,东莞图书馆已有1个总馆、52个分馆、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点。
城乡间的同频同创让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到了家门口的“红利”。这是东莞推进市镇村一体化全域创建的成果之一。
       通过推进全域文明创建,东莞的经济实力更强、百姓生活更富、城乡环境更美、创新动力更足、文明程度更高,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新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17个,建成绿道956公里、休闲绿地1287处,东莞新火车站、地铁2号线、沿江高速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市篮球中心、市民艺术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连续五年提高基本养老金,城乡救助及福利水平逐步提高,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文化中心、景区免费对市民开放,公共自行车投放等一大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让发展红利、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民众,筑牢了城市的幸福基石。
当前:B1(2017年12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