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雪里的乡愁
崔向珍(山东)
天将要黑透的时候,在空中积聚了一天的乌云终于托不住自己的重量,将大朵大朵的雪花飘洒下来。急风夹裹着雪花,雪花追随着急风,把眼前的世界朦胧成一片白色,天与地都在无尽的苍茫中书写着诗意。落在窗前的雪花,洁白得让人惊叹,在我看来,雪的素净远比雨的灵动要可爱多了。
童年的冬天,最盼望下一场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那时候,家里的窗户是朴素的木格窗,贴了刷过油的窗纸,夜晚院子里的雪越积越厚,雪光透过窗纸映照得满屋明晃晃。这素净的雪光曾无数次挤进我童年的茅草房,把苇草编织的屋顶和贴满报纸的土坯墙装饰得闪闪发光。我躺在暖和舒适的火炕上,脑海中浮现出安徒生童话里的宫殿,精灵般的雪花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美好与希望。
在我的记忆里,雪总是下得非常大,于是兴奋的童心更是难以沉睡。推窗望去,漫天的雪花飞落层叠之后,千里沃野在月光下冰封成一个美到惊艳的世界。满院子的玉树琼枝,在风中摇荡着如梦如幻的仙境,房檐下挤挤挨挨的冰挂在月光下晶莹剔透,那些草垛上的银色华盖熠熠生辉,被抽开了一角的草垛边还有饥饿的麻雀在觅食。这不惧寒冷的小小鸟儿叽叽喳喳地蹦跳着,让冰肌玉骨的月下雪夜平添了一抹烟火气息。
素雪和明月,澄净了平日里繁忙的节奏,单调的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哥哥时常会吹响那只细细的竹笛,《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他最拿手的一曲。在悠扬的笛音中,父亲和我们一起朗诵《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或者背诵“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起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虽然我们的话音带有浓浓的乡土味,诵读声也不那么整齐,但是有明月映雪,有笛音悠悠,有父母的贴心陪伴,我们是比任何时候都要幸福,都要快乐的。
稀稀拉拉的篱笆墙,总有几根脆弱的树枝被雪压断,一个夜晚的时间,我家的大门就被雪堵住了。好在木门是往里敞开的,父亲笑呵呵地拉开门,拿了炒菜的铁铲把雪铲进大铁锅里,母亲在灶下点燃高粱杆,通红的火苗舔着锅底慢慢融化冰冷的雪,热气蒸腾弥漫着一屋子最原始的柔情。当我偷偷跑到院子里玩雪时,就会看见清澈而湛蓝的天空中,母亲烧出来的那一缕炊烟正悠悠地飘散着。
雪落雪融,月缺月圆,时光飞速地逝去了。现在的冬天,雪依旧会铺天盖地地飘飞,而月夜下粉妆玉砌的故乡小院,却只能在乡愁的最深处无声地灿烂晶莹。童年的素雪和明月里裹着的悠悠的笛声,常常会走进我深夜的梦中,让我在无限眷恋的回忆中泪雨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