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错误”变成教学的契机
湖北省保康县马良镇小学 张远东
        “教正确,讲明白”应当是教师最起码的能力。实际工作过程中我发现,教师适当地故意出点“失误”,让学生们产生疑问,从而对引发学生们求证思考,激发起学习兴趣有很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释疑的前提是让学生产生疑问。通常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和回答,但其实更好的方式是让疑问从学生们自己的心里产生。在教学中我发现,当学生们觉察出老师讲的课“不对劲儿”时,受“给老师挑错儿”的心理驱使,他们听课会格外认真,精神会格外集中,思维会格外活跃。也就是说,有的时候,纠正“老师犯的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于是,在上课时,我偶尔故意“装傻犯糊涂”,甚至“自相矛盾”,像相声演员“抖包袱”那样,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求证思考,说明纠正。用这样的方法,对引导学生们对所学的东西进行巩固复习,鼓励学生们建立自信非常有效果。有时候,我根据一些学生作业中常出现的错误在课堂中故意“露出破绽”,还有意显得“执迷不悟”,从而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使思考层层深入、追问步步跟进,从而既纠正了学生们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又让学生们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气氛常常非常活泼、热烈。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有时候教师讲课会真的出错,尽管这是我们都不希望发生的。我也曾讲课出错被学生当堂指出,我当时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认真和学生进行探讨,当我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而别的学生也都搞明白了错误产生的原因,这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老师坦率承认错误的态度、尊重学生意见的态度不但不会让学生们“看不起老师”,还是一个老师和学生“交心”的机会。总之,从人类获取知识的过程来说,疑问是认知的开始,是发现和创造知识的动力源泉,当然也常常是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来源。鼓励学生们大胆质疑,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精神,从“错误”出发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当前:三版(2018年04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