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青海祁连山区生态良性发展
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祁连山区,由于草地退化曾形成大量黑土滩。近三年来,青海省在这里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一系列恢复技术的应用,将约2333.3公顷黑土滩变成绿草原,有效提高了退化草地的生产功能,初步构建了生态生活生产良性发展的模式。
正是牧草返青时节,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已经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忙碌多日。在默勒镇瓦日尕村,副研究员李世雄指着一片长满了半尺高牧草的草地说:“几年前这里还是黑土滩,土壤板结化严重,甚至出现荒漠化趋势。而现在,这里的草地退化得到根本治理,年产牧草完全可以满足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生产需要。”
这一成效得益于“祁连山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的实施。“以往面对草地退化,首先考虑禁牧,但长期下去势必影响牧民生产生活,课题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协作,组织牧民参与培训,让他们深入掌握退化草地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各项技术,边治理边生产,有效实现了草地恢复和畜牧业合理生产的良性互动。”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马玉寿说。
(新华社 王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