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植微景观美环境 自治停车位暖人心
——北京市下岗胡同创新推动街巷治理

西城区下岗胡同  陈风檩 摄

        下岗胡同位于金融街街道二龙路社区,北起小口袋胡同,南至二龙路,全长150余米。原为明建京城时废弃的一处旧城墙,因历史变迁而成岗丘残垣,民舍位于岗丘之下者即为下岗,清代称“下岗儿”,1965年改今名,与之相对的“上岗”已经消亡。
        绿植景观
        胡同居民休闲新去处
        过去,下岗胡同曾饱受居民诟病,胡同西侧的一家医院门口,三轮车和自行车络绎不绝,来往行人随手丢弃的垃圾导致胡同又脏又乱。自从2017年开展疏整促工作以来,下岗胡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后,街道拆除了二龙路医院南楼的违建,医院东侧墙面空调室外机也被拆除了,街巷变得干净整洁;胡同东侧垃圾楼墙面经过整体粉刷后,与胡同的整体“气质”保持了一致;同时,街道还协调工作人员修复、美化了胡同南口西侧破损的墙面,使其与整治后的街巷环境相协调。
        按照居民需求,金融街街道对胡同北口约80平方米的绿地进行了美化改造,新增了藤架、月季花和休闲椅,成了居民休闲娱乐、赏景纳凉的好去处。征得居民同意后,街道又利用胡同南口约20平方米的荒地修起了一块绿植微景观,立起了一块刻有“下岗胡同”的石碑,并对胡同内的墙面、路面进行了规范整修。
        共同维护
        真正管好自家门前事儿
        在这里住了28年的朱秀坤老人是社区党员,每周五她都会和邻居们在胡同里捡烟头等垃圾,维护胡同环境。她说,现在比以前干净多了,也容易收拾,“现在下岗胡同又清理卫生,又种花种草,安全、干净,美化得不错啦!”朱秀坤介绍,这两年,下岗胡同变化特别大。胡同经过整改,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还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我们胡同越来越美了,以前环境没有这么好,街坊邻居都不怎么出来休闲娱乐,现在我们每天都出来乘凉,胡同里绿色多了,让人赏心悦目,胡同就是我们的‘家’,家越来越好,我们打心眼儿里开心!”家住下岗胡同的王大爷说。
        要让胡同“一直美下去”,整治提升只是基础,后期维护也需跟进。为此,街道及社区充分发挥居民的积极性,让百姓“管好自家门前的事儿”,每天不定时巡查胡同,发现有绿植需要补种,或见到违规违法行为,都可及时上报社区及街道。有的居民还主动修剪、浇灌花草,自发维护“自家”小花园。
        自治停车位
        方便年轻人常回家看看
        停车是困扰胡同的一大问题,经过多次征求民意和不断协调,街道和社区施划40个停车位。社区和临时党支部决定采取居民停车自治管理模式,成立了4143车友会,由具一定威望的党员居民代表和认真负责的党员车主组成。同时,还聘请了3名停车管理员24小时无间隙轮班管理自治停车位。
        车友会多次召开会议,听取41、43号楼部分车主的意见,形成了停车管理自治公约。白天,这些车位还会开放给附近的企业停车,为车友会增收。车友会也会留出四五个车位,方便年轻人来社区看望老人,朱秀坤老人说,停车几个小时甚至半天都不收费,不仅方便了,还更有人情味儿更温暖了。
        车友会作为背街小巷整治和居民参与式协商的成果,采用“政府管理+社区指导+街巷长牵头+临时党支部组织+居民自治+志愿者文明引导”的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在街巷治理中“支部建在街巷上,一个支部一面旗”的引领作用。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供稿)

当前:B2(2018年09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