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搭载新的助推器
—成都市郫都区开展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纪实
        (上接B1版)在先锋村,西华大学经济学院的专家教授深入走访村里农副产业发展、旅游发展、基层治理和文化建设等实际情况,并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开展座谈。“我们要将调研情况形成专题方案,为先锋村量身定制发展规划,将先锋村的比较优势挖掘出来。”西华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罗航介绍说,“乡村发展离不开产业集聚,人才支撑。先锋村地处天府水源保护区,一些产业发展受限。希望可以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在旅游、电商等方面,结合学院的学科设置,为其匹配相应的发展资源。”
        在横山村,西华大学的“逐梦盛夏”小分队就横山子、雨王庙、古窑址、锅底凼、花湖以及村子的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的定位和投资融资等问题进行深度调研。调研过程中,小分队成员深入居民家中,通过与村民亲切交流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村民的生活现状、产业发展情况、对乡村振兴问题的看法,及时将收集到的材料整理汇总梳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针对横山村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
        在景岗村,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与村委会签订了为期三年的结对共建计划,双方将在建立支部结对交流工作机制开展党建交流互动等方面展开合作。
        “村里的环境卫生搞得比以前已经好多了,但村民们对于垃圾分类还不了解。我们就想了个办法:带着村里的孩子们发放我们印制的垃圾分类宣传单,同时开展保护环境捡垃圾活动。这样一来,孩子们接受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也更容易带动更多的村民接受、理解垃圾分类。” 电子科技大学初翎社会实践队的何知瀚谈起宣传环保工作的“小诀窍”非常开心。
        ……
        大学生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鲜活的力量,乡村振兴的实践又赋予大学生来自大地的知识,双方互相琢磨,共同成长提升。
        战旗村党支部书记高德敏表示,与高校开展合作,是一个校地资源优势互补的合作过程,大学生把新的观念带到了村里,推动了村里旅游、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同时“小乡村同样是大舞台”,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像战旗村一样的乡村示范点也将吸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成为他们干事创业的人生舞台。
而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院校和乡村结对子,高校学子助力乡村振兴,使多方受益已经成为各高校和村的共识。
        “郫都模式”的不懈探索
        郫都区高校和乡村良性互动局面的形成有赖于郫都区委宣传部和文明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执着,也是多方合作、不断探索、持续耕耘、纵深发展的结果。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2006年,郫县(2017年1月,成都市郫都区正式挂牌,“郫县”称谓退出历史舞台。)县委宣传部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细致严谨的调查研究和大胆创新的探索,结合县情推出了以“高校+支部+农户” 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互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郫都模式”,并提出了具体活动方案。首次活动发动4所大学的360名大学生来到战旗村开展共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试对了的事情就要坚持做。一年一年,通过共建,学校发挥自身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把新观念、城市文明、科技知识带到农村,提升了村民的素质,缩小了城乡之间在生产生活习惯上、观念上、文化上的差距,对战旗村的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战旗村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助推器、催化剂。
        以战旗村为龙头,郫都区推动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向更深更高更远延伸,赋予乡村振兴更多的内生动力,也让郫都这个成都市最年轻的中心城区涵纳了更多青春成长的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郫都区委宣传部和文明办不断总结经验成果,持续探索实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正方向。从4所高校和1个村拓展到19所高校和3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从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破题的尝试到“五大振兴”的明确笃定,从参加活动的学生和带队老师以专科、本科为主到硕士、博士的占比越来越高……“郫都模式”内涵越来越精巧丰富,外延越来越精彩多元。
        “这个事情,我们会一直做下去。”郫都区相关负责人坚定地说。
当前:B2(2018年09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