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民企力量 助力脱贫攻坚
徐世恩 马丽英
自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精准扶贫行动全面实施以来,海西州工商业联合会(以下简称州工商联)借助非公有制经济的力量,按照省州“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以下简称“双百”)的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双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州共有137家民营企业对119个贫困村进行了帮扶,累计在产业帮扶方面投入达626.3万元,在就业帮扶方面提供就业岗位305个,工资发放204.03万元;公益帮扶388.38万元。
注重引导,全面带动。州县(市、行委)两级工商联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组织民营企业家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青海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海西州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近年来中央、省、州召开和印发的与扶贫工作密切相关的会议和文件精神,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因地制宜,尽力行动。州工商联结合企村户优势,制定了因企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的长效帮扶措施,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不断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进程;结合海西州大柴旦行政区、冷湖行政区等地工矿企业较多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对东部三县的跨地区帮扶,并鼓励广大民营企业家结合发展需要,在全州乃至全省范围内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自主选择帮扶对象。
民企主导,优势拉动。州工商联以特色产业为主,以企业发展和农牧民致富需要为切入点,找准发展项目,实行“定点、定人、定责”的帮扶机制。引导企业加强与专业合作社的合作,责任共担、风险共享,激发农牧民发展的积极性。结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工作,主动吸纳贫困群众就业。针对与贫困村没有项目对接而又愿意帮扶的企业,充分利用其优势资源帮助农牧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并从就医、养老等方面给予扶持。
加强指导,努力推动。州工商联先后12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工商联和民营企业中开展精准扶贫检查指导和政策宣讲,根据民营企业的实际和贫困村的致贫原因,为其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并积极开展亲商暖商活动,为民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积极组织有投资意向、实力相对较强的企业深入贫困村开展考察和项目对接活动。
想方设法,内外齐动。今年6月,为确保全国工商联在海西州调研过程中达成的合作意向落地实处,该州工商联组织了各基层工商联负责人和民营企业家代表赴浙江进行跟踪合作对接;邀请北京、浙江等地知名企业家21人参加“青洽会”,并亲临海西考察调研;分别邀请山西省阳泉市工商联考察团一行9人和安徽省合肥市工商联考察团一行15到海西参观考察。
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广大民营企业家对扶贫工作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部分民营企业家已经主动要求为其安排贫困村参与帮扶;广大民营企业与贫困村加强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在种植、养殖技术、销售管理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传、帮、带合作机制。在2017年11月召开的全省民营企业“双百”精准扶贫行动现场推进会上,青海大漠红枸杞有限公司等5家帮扶单位荣获全省“双百”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
在海西州工商联与各基层工商联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广大非公有制企业为全州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格尔木市14家非公有制企业帮扶16个贫困村,覆盖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等地,累计帮扶52万元;德令哈市31家非公有制企业帮扶20个贫困村,覆盖怀头他拉镇等地,累计帮扶163.15万元;都兰县20家非公有制企业帮扶20个贫困村,覆盖察苏镇等地,累计帮扶180.77万元;乌兰县28家非公有制企业帮扶15个村,覆盖茶卡镇等地,累计帮扶540.59万元;天峻县14家非公有制企业帮扶25个贫困村,覆盖新源镇等地,累计帮扶254.85万元;西部三行委共有12家大中型企业参与了对东部地区的帮扶活动,爱心捐赠达1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