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高奏文明歌 农家常驻好乡风

        近年来,我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有效提高了农村群众的文明程度和道德素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果。全市有全国文明镇1个、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15个、省级文明集镇1个,德阳市级文明村镇30个,文明村镇创评工作覆盖面达60%以上。
        打造美丽文明新农村,拥有美的人居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农村。我市全力建设“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并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开展美丽人家、美丽院落、美丽村庄、美丽乡镇创建,提升统筹空间治理能力,努力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生态宜居田园。二是探索“1+1+6”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振兴。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抓产业促小康、抓六治(治脏、治乱、治违、法治、德治、自治)促进步,推动乡风文明。三是用本土文化传播乡风文明。以本土文化绵竹年画为载体,打造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农村文化墙,宣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推进乡风文明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倡导崇德向善之风,营造美的乡风文明。积极培育乡风文明,大力倡导崇德向善之风。一是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通过挖掘具有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展“晒家风亮家训”“身边好人”等系列评选活动,弘扬传统美德,不断培育乡村文明。二是开展道德讲堂,讲出农村新风尚。深入开展“道德讲堂”“道德评议”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好人好事等,在全社会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三是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淳正民风。多形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成立红白理事会,构建以村民自治为主体、法治为核心、德治为基础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厅、乡贤理事会、乡镇人大代表工作室、村规民约的作用,在全市掀起了营造和谐文明乡风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大感恩教育,激发内生动力。针对农村的贫困户,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利用“农民夜校”平台,加强对贫困户的感恩教育,表彰一批“自强自立”脱贫典型,增强贫困群众主体意识,充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并通过“晒”《赡养承诺书》,引导形成爱老敬老好风气。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享受美的文化生活。始终坚持把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一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全市21个乡(镇)镇镇有村综合文化站,154个行政村村村有文化室、农村书屋。二是构建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年画节”“梨花节”“棠果节”三大节日为载体,绵竹城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了城乡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三是文化育人,发挥文化院坝双重基地效应。利用文化院坝阵地,大力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个文化院坝既是文化活动基地,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基地,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农村社区、家庭院落。 (德阳绵竹市)

当前:A2(2018年1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