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行动,让“买买买”更加理性
杜学峰
        近日,一项对1969名18岁至35岁的青年调查显示,68.1%的受访者消费时看重性价比,58.3%的受访者会考虑实用性和必要性,61.1%的受访者认为年轻人应为兴趣和自我提升消费。专家分析认为,当下年轻人消费更加理性,增加知识和健康方面消费正成为年轻人的消费趋势。
        “双11”时,年轻人“买买买”更少盲目性,确实令人感到欣慰。这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总结经验和做出判断后的选择,另一方面说明消费多样化正在形成。年轻人更加注重商品和服务的品质、性价比,消费更趋成熟、理性,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的“高质量消费”在青年群体中的一个突出反映。一般来说,当消费满足了人们对数量的要求后,向质量方向转变就是大势所趋,也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体现。
        “双11”进入第十个年头,回顾过去发生的事情,电商节日过后满心欢喜,不少“剁手党”(指沉溺于网络购物的人群。这些人游荡于各大购物网站,兴致勃勃地搜索、比价、购物。周而复始,乐此不疲。往往看似货比三家精打细算,实际上买回了大量没有实用价值的物品。这类人自己在冷静之后也会意识到问题所在,甚至有痛定思痛、剁手明志的冲动,但购物瘾一犯即把决心忘得一干二净)因为“手痒”而“悔恨不已”。更有甚者,“双11”过后,由于盲目消费而陷入负债的泥潭的例子并不鲜见。很多“剁手党”的理性消费意识,在电商的宣传和打折中丢得一点儿不剩,原来没想买的买了,原来很贵买不起的也可以够一下了,原来只想要一件的现在买了一堆……透支就这么发生了。购物狂欢节一过,这些人的“苦日子”就开始了:节衣缩食,窘境频现。这种不好的购物倾向引起了很多人的警觉。
        笔者认为,应当向消费者发出不要盲目“买买买”的理性消费信号,各方都该对此有所行动。
        商家对此也要做出应对,在“双11”之前,必须考虑自身的生产和服务也要随之升级,做到“精耕细作”,不断优化促销经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上乘、实用的产品和服务。商家面对理性消费和高质量服务的要求只有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商家的自律总不会很到位,需要他律规范和约束。而监管部门也应该及时跟进,把好质量关,构建更加科学而高效的监管体制,如此才能为更加精彩的“双11”保驾护航。
当前:B3(2018年1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