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匠之歌 (下)
王洪贤

 

(五)


        2000年左右,何木匠已不用背“板鸭”了。已是有名的制琴师了。他常常备上一套摄影行头,像一个专门从事风光摄影的“行者”。常常一走一两个月,天南海北,深山老林。原来,他是去寻找最好的制琴材料——最适宜的红杉和枫木。千株挑一,一木难求。只要找到中意的木材,就去跑手续,雇车去把木头运回来。改成板后又要在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许久。就是这样精挑细选,才使得他制出的每把琴都让人爱不释手。
        做把好琴,何木匠已到了痴迷的地步。
        一次,他从四川雷波林区收了几根木材并想连夜驱车赶回来。由于下雨天路滑,小车翻倒在了山间小路旁,木材散落一地。他也被抛出车外昏迷了过去。由于救援及时,使得他幸免于难。
        还有一次,在西藏林芝墨脱原始森林,参天的红杉让他留连。天渐渐地黑了,他竟找不到来时的路了。意想不到的是,此刻狼群也对他展开了围攻。就在这时,几个藏族同胞举着火把出现了,一阵吆喝,群狼四散。这场景,何木匠一辈子都难以忘记。幸亏几位藏族同胞见他走进森林,深夜未归。就又叫了几个伙伴寻找他,这才让他化险为夷。
        如今他所做的琴已是名声在外。虽然现在国内有很多制琴的地方,但大多采用流水线作业。而他仍是单打独斗,他做的每一把琴都是上品,多为专业人士喜爱,已是一琴难求……
        2000年,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中国小提琴协会副会长,小提琴国际比赛评委李开祥教授慧眼识珠,特聘何木匠为学院制琴专业的教授。

 

 

 何木匠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建起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也是他的制琴工坊


(六)


        到了2005年,何木匠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带了几个工人一起动手,建起了一幢具有西方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成了当地的一个风景点。一位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闻讯带学生赶来。大加称赞,称其可作为学生考察西方建筑的实习点……
        在这建筑的外边,何木匠又用花岗石雕刻了三位制琴大师的塑像。何木匠对艺术的崇拜、敬畏和追求,永远凝固在那雕塑上了……
        也是那时候,重庆市要修一座跨江大桥。其设计方案向社会公开招标。何木匠的设计在国内外众多建筑师踊跃参于的情况下脱颖而出,入围前三。后来虽然没使用他的方案。但他的设计理念,给专家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久,西南交通大学聘他为客座教授。
        近年来,何木匠下决心要为中国民乐做点什么。他以大提琴为基础,加上中国元素,成功地制作出了在民族乐队中使用的“鐘鼎琴”,被不少专业团队采用,获得了广泛好评。
        提琴的制作,是个细致的工作,也是一个要消耗大量体力的工作,特别是上漆的时候必须在阳光灿烂的室外。为了“赶上”巴蜀地区少有的阳光,何木匠常常三五天连轴转……
        由于劳累过度,他在两年前,因生病倒下了……
        可是倔强的他并没有向病魔屈服,在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一些时,他又强撑着走进作坊工作。因为他放心不下作坊里那几十把小提琴半成品。在何木匠的眼里,每一把小提琴都是他的孩子。
        如今,让人宽慰的是,我们身边杰出的“大木匠”何夕瑞,不仅被我们崇敬,还获得了社会的肯定。他那一把把精美的小提琴,已走向全国各地,“吟唱”出优美的大木匠之歌……
        衷心地祝愿我们心中的“大木匠”何夕瑞早日康复……

当前:A3(2019年0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