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黑着,爸爸就开车载着我和妈妈启程了,用他的话说,“早点走,越走越亮堂”。
每年到年根时,我们一家人都要回老家过年。我们的家在河南洛阳,姥姥的家在河北,奶奶的家更远,在内蒙古。在我的记忆里,每年过年我们都会回姥姥家,因为爸爸说,姥姥家的人口本来就少,如果我们再不回去,两位老人过春节就太孤单了。去年春节,妈妈坚持也要回远在内蒙古的奶奶家,想回去多陪陪爷爷奶奶。可是,过年只有七天假,于是爸爸和妈妈商量了一下,决定路上辛苦一些,奶奶家和姥姥家都回去。
车子在高速路上飞驰,一路向北。在我们的歌声中,车轮欢快地丈量着路程,路边的田野逐渐变成了茫茫的旷野,红彤彤的太阳出来了,又落下了,这个时候,我们驶入了张家口的地界。
怕姥爷和姥姥心里惦记,妈妈打电话时特意将预计到家的时间推后了一个小时。可是,当车驶入那条熟悉的街道时,我们远远地就看到两个熟悉的身影站在路边,一人弯腰背着手朝西看,一人双手插在兜里朝东望。
妈妈嗔怪姥姥:“你们等了多久了?这么冷的天,这路上哪儿有人啊!”姥姥搓着冻红的脸嘿嘿地笑:“没多久,在家里也待不住。你看,我说对了吧!”一边说,一边得意地瞅着姥爷。姥爷也不吭声,帮爸爸把大包小包的东西扛回家,然后钻到厨房里,把热在锅里的早就准备好的饭菜一盘盘地端上桌来。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了起来,我们五口人围坐在餐桌旁吃年夜饭,看着姥爷和姥姥开心的样子,我和爸爸妈妈这一天的奔波劳累消失得无影无踪。
初二的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准备出发去奶奶家。姥爷在我们的车头上贴上写有“一路顺风”的春联,一阵不舍地道别后,车子开动了。在车子拐弯的时候,我回头张望,看见姥爷和姥姥还在原地站着,与我们回来时不同的是,两位老人都朝着车子驶离的方向眺望着……
路上人少,车也少,呼呼的北风把弥漫在空气里的过年气氛吹得四散开来。往北走的路上,不是冰就是雪,爸爸小心翼翼地开着车,虽然之前已经驾驶了1000公里,接下来还要继续驾驶600公里,可是,爸爸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熟悉的城市,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味道,进入乌丹镇内,爸爸更兴奋了。到了奶奶家,一进家门,爸爸就大喊:“妈,我们回来了”,我也跟着喊:“奶奶,我们回来过年了!”
“这大老远的,路上都是雪,你们怎么回来了!”奶奶腿脚不便,听到我们的声音却赶忙从卧室里蹒跚而出。
“我想我爸了,还不行吗?”
“不想我们吗?”大姑二姑从厨房里出来,笑眯眯地问。
第二天,大伯一家三口也回到了奶奶家,全家14口人举杯欢庆,红红的中国结映着爷爷奶奶的脸庞,满是皱纹的脸笑成了花朵的模样,“咔嚓”一声响,这笑容定格在了全家福里。
热热闹闹地过了两天,到了初五,我们就要启程往回走了。从内蒙古到洛阳需要两天的时间,爸爸决定再拐到姥姥家住上一晚,初六再返程。我一算,这样一来,七天的假期,我们在路上就是四天,爸爸看了看坐在床上揉腿的奶奶,小声说:“姥姥和奶奶都老了,明年春节,咱们还在车轮上过。”
临上车时,我抬头往楼上的奶奶家望了一眼,奶奶正拖着病腿站在窗前,探出身子向楼下凝视着。
我挥挥手,钻进车里。
车子又开始在路上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