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世界各国的“清明节”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要来到,你是否打算回乡扫墓、祭奠先人?踏青扫墓、祭祀亡人、寄托生者哀思,向来是我国清明节的传统。而在国外,许多国家也有这样特别的一天,以各种各样的节日、仪式,来寄托对逝去亲友、亡故烈士的哀思。那么,国外的“清明节”又是哪一天呢?他们又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纪念先人、表达思念?

    美国

    “阵亡将士日”

    展现民众爱国情

    美国的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是为了悼念在各战争中阵亡的美军官兵,于1971年由联邦政府定为国家节日,日期为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人们起初在“阵亡将士纪念日”这一天仅祭奠所有的战争死难者,后来在民间逐渐演变为一般家庭祭奠去逝的亲人。

    俄罗斯

    墓前画彩蛋

    用假花代替真花托哀思

    在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俄罗斯人都要举家前往已故亲人的墓地扫墓,这个节日就是俄罗斯的纪念死者节。纪念死者节在俄语中的名称叫“拉多尼察”,字面上看不出忧伤的意味。据俄罗斯语言学家考证,该名称源于“降生”和“快乐”两个词。这个节日被特意安排在复活节之后,就是让人们不要为失去亲人而悲伤,反而应该为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安息而欣慰。

    在纪念死者节这一天,俄罗斯人会举家前往已故亲人的墓地扫墓和祭奠。按照传统习俗,他们会在墓前供上绘有彩色图案的鸡蛋,据说这样可以祈求保佑逝者,此外还会供上甜乳渣饼、馅饼、果子羹等食品,在墓地周围种上花草。祭奠结束后,全家人会在墓前简单地聚餐,每个人都要饮上一杯伏特加酒,但饮酒时不能碰杯也不能说话。

    如今,祭奠的一些细节有所变化。比如,过去俄罗斯人在墓地前摆放的是鲜花,现在则越来越多地使用制作精美的假花来寄托哀思。

    以色列

    系列国家纪念日

    寄托哀思

    以色列人民于每年公历5月左右连续纪念“大屠杀纪念日”、“死难烈士纪念日”和以色列的国家“独立日”。以色列大屠杀纪念日是根据犹太历法确定的,按照公元纪年每年则有所不同。

    每当这些日子来临,以色列人都会手捧鲜花,举着蜡烛来到各自的亲人墓前,用犹太民族特有的风俗——往亲人墓碑上摆象征永恒的石子来表达内心的哀思,很多墓碑都是采取平放的形式,以便墓碑上能有更大的面积来承载亲友的寄托哀思的石子。

    墨西哥

    用庆典迎接亡灵回家

    被列入非遗

    墨西哥的“亡灵节”分为两天,每年的11月1日是“幼灵节”,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是“成灵节”,祭奠死去的成人。每到此时,墨西哥人会在家里摆好祭坛,祭坛上放满鲜花、糖果、装饰物等,欢迎去世的亲人回家,或在墓地摆好宴席,放音乐,彻夜守候庆祝。墨西哥土著人认为,死亡并不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反而应该用歌舞和五彩斑斓的庆典欢迎亡灵们回家。

    “亡灵节”起源于古老的墨西哥土著印地安文化,16世纪西班牙人来到新大陆后,西方天主教“万圣节”与印第安人祭祀亡灵的古老传统相结合,从而逐渐形成了今日的“亡灵节”。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墨西哥亡灵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墨西哥的“亡灵节”与其他西方国家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还是继承了印第安人传统,表现出印第安文化特征,以及他们对生与死特有的幽默和理念。在他们看来,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亡魂会去往另一个幸福的世界,享受新生命的开始。 

    波兰

    做弥撒

    为死者祈祷

    每年的11月2日对波兰人来说是一个缅怀逝者的传统节日,被称作亡人节,它紧接着11月1日的万圣节。而如今在波兰,对死者祭奠活动则主要集中在11月1日。这一天,人们都去墓园扫墓,年长者点燃象征死者不朽的烛灯,让孩子敬献,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他们还会摆放花束、花篮或者其他装饰,表示纪念故人。除了扫墓,波兰人还会去做弥撒,为死者祈祷。   (据新华网)

当前:A3(2019年04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