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 走进生活的生动一课
四川省通江县第二中学  母平昌

    笔者在上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性质》一课时,课前布置了一个家庭实验作业:通过查看产品说明书或百度搜索,了解家中洁厕液、洗发液、护发素、洗洁精等生活日用品中的成分,做家务如洗油烟机、厕所、餐具等,按用途分别使用它们并观察现象,分析这些东西“去污”的原理。

    第二天的课堂上,当老师把课题一展示,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们争先发言,回答问题。下面是部分课堂实录:

    学生甲:晚饭后,我主动去洗餐具。我滴了几滴洗洁精在餐具上,发现油污被“拉”到水中去了。我仔细观察,发现水中仍有小油滴,说明油滴并未被溶解。

    教师:这是什么原理?

    学生甲: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像洗洁精这样的乳化剂在洗涤过程中,将大团的油污分散成小油滴,形成较为均匀、稳定的乳浊液。

    学生乙:我在洗头时用到了洗发液。洗发液具有碱性,能去掉头发上的油污。由于碱性物质能溶解蛋白质,如果洗发液残留在头发上,就会溶解头发中的蛋白质,导致头发变枯、变黄、易断,所以我们洗发时要用水多次冲洗头发。

    教师:为防止残留的洗发液影响发质,除了多次用水冲洗干净外,我们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学生丙:我用洗发液洗头后,要抹上呈酸性的护发素,来中和掉残留在头发上的洗发液,确保头发干净不受损伤。

    学生丁:我从洁厕液说明书和网上搜索了解到,洁厕液里含有稀盐酸。在洗厕所地板和墙砖上的锈斑以及一些难溶的水垢等物质时,我向地板和墙砖上喷洒了洁厕液,过一会儿,观察到铁锈、水垢等物质慢慢消失,原因是洁厕液里稀盐酸和铁锈、水垢等物质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然后,用水将厕所地板和墙砖冲洗得干干净净。

    教师:我们从这些“去污”的原理中,是否可以总结一下酸、碱的性质?

    学生戊:1.碱能溶解油脂和蛋白质;2.碱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3.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4.酸能和某些盐反应。

    教师:除了戊同学总结的酸、碱部分性质外,酸、碱还具有哪些性质呢?

    …… ……

    教师: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科学,正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化学制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现代气息。

    学生们从生活现象和课堂教学总结中得到启示,学科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是活教材。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应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典型的生活素材进入课堂。课堂教学有效地与生活联系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强感性认识,理解和记忆知识更容易,提升学生们的科学素养。生活走进课堂,教学走进生活,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前:三版(2019年04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