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改变的是居民生活习惯,换来的是家园的生态环保。垃圾分类工作除了硬件的投入,更需要每位居民参与其中,从自我做起、从家庭做起。
今年以来,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不断加大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力度,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退休在家的古稀老人,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做到入户到人、多年龄层多领域覆盖。通过问卷调查、上门宣传、社区路演等丰富形式,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每个家庭,从源头上聚集群众参与力,让辖区每位居民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参与者、宣传员和受益者。
“小手拉大手”
埋下种子开花结果
“妈妈,这些瓶子不能和别的垃圾放在一起。”4月10日,家住宜昌市城东花园的周女士在整理家庭垃圾时,她四岁半的儿子峻峻大声提醒道。
自从了解到垃圾分类的意义,峻峻如今已成为家里的垃圾分类监督员。
今年4月2日,伍家乡环保站工作人员前往峻峻所在的九安城幼儿园,向园里300多位小朋友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用实物结合画册的形式向孩子们现场讲解了如何分辨垃圾的类别。当天下午,峻峻一回到家就向父母展示了收到的特殊礼物——一个装着垃圾分类宣传的毛巾、画册、笔记本的手提袋及一份调查问卷。周女士说,如今家里摆放了3个垃圾桶分别装盛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峻峻有事儿没事儿还要去检查。“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主观能动性最为重要。孩子是家庭中最活跃的成员,在他们心中埋下一粒种子,就会在家庭里开花结果。”梧桐邑幼儿园园长周南海这样说道。
2018年下半年,结合幼儿园《生态小公民》课程,在伍家乡环保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梧桐邑幼儿园在孩子们日常教育中引导垃圾分类习惯。在教学生活区,三种不同颜色的卡通垃圾桶特别显眼。周南海介绍,孩子们如今已能自如地甄别不同种类垃圾,并将其归置到不同的垃圾桶。
从别扭到支持
从局外人到参与者
“厨卫垃圾装在这里面,客厅里两个垃圾桶用来分装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4月8日,家住香山福久源社区的居民胡庆凤家饶有兴趣地介绍道。
老人生活习惯往往很难改变。在社区宣传之初,64岁的胡庆凤还涉身事外。然而,乡环保站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入户宣传和集中讲座,才让她意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胡庆凤早年在农村生活居住,三年前搬进福久源社区。今年开年以来,老人已参加了三场垃圾分类讲座。对生活中的垃圾已学会辨识其不同类别。用她的话说,自己是从别扭到支持,从局外人到参与者。
“网格员在社区网群和朋友圈的宣传多,老人们跳广场舞,都不忘聊聊垃圾分类的话题。还有一些老人在家制作环保酵素,降解厨余垃圾。”胡奶奶表示,垃圾分类改变的是习惯,培养的是环保生活理念。
据了解,在乡环保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香山福久源社区定期进行垃圾分类讲座,对社区居民做到了宣传到户、解说到人。
全员响应参与
多渠道促观念转变
4月初,伍家乡政府机关院内,一台蓝色的垃圾智能回收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经过安装调试,该设备可对院内不同部门工作人员垃圾分类回收情况进行登记、统计。伍家乡环保站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将根据情况,逐步在辖区小区内推进安装。
设备的安装只是垃圾分类工作硬件上的推动,该站更多的是在居民思想观念转变上下功夫。
今年2月开始,环保站工作人员与多个社区联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通过有奖问卷调查活动,调动市民积极性,广泛征集市民意见。同时,每周发送垃圾分类知识至居民群,指导居民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
伍家乡政府机关180余名工作人员均踊跃参与问卷调查活动,参与率100%。
截至目前,伍家乡环保站先后在共联村四季花城小区、共谊村梧桐邑小区、福久源社区、鑫鼎香城尚都小区累计开展“生态环保你我他,垃圾分类靠大家”垃圾分类知识讲座、集中宣传活动10余场。
伍家乡环保站工作人员介绍,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该站与社区、幼儿园、小学多渠道联动,做到宣传工作立体覆盖。垃圾分类最根本的是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为此,该站从家庭成员入手,让每位居民、每一名家庭成员都意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每位居民既是参与者、受益者,也是宣传员,借此在整个辖区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极大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实施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