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我已经在这个叫做海棠的村子里住了三年,每天早出晚归,真是有一种进城务工的感觉。所幸的是,我的家人对此很是理解,从最初的不习惯,到后来的慢慢接受,现在已经开始喜欢上这个地方了。
当一个城市人,曾是我们这一辈人的梦想,那么,我和家人又为什么会放弃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举家搬至农村去居住呢?因为平日里,我总能听到很多朋友在闲聊中说起农村是如何如何好,他们不约而同地感叹:如果在农村有一间房子该多好!其实,如今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久居城市之后,人们或多或少地会想再去感受一下乡村的气息。
海棠村是一个相对比较集中的农民居住点,共有六十多户人家。和大多数的村子一样,海棠村平时显得十分安静,除了偶尔有一些城里的健身爱好者在村道上骑行和跑步之外,没有多余的人声喧哗。与城市里的小区住户多是陌生人的情况相同而又不同,海棠村的村民虽也是从不同的组搬至一起聚居的,但彼此间很容易就有了话题,很快大家就熟络了起来。
和我们相邻的几户人家,一户是本家,一户姓余,还有一户姓田,主人叫田二娃。除了逢年过节以外,其余的时间田家只有一位70多岁老母亲在家带小孙子读书。那是一个和蔼热情的老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彭四孃。
今年春节,彭四孃的两个儿子都回来过年了,相邻的几家院子一下子就热闹了许多。田二娃平时会帮人调音响,而他的儿子也爱好音乐,一个村子里有一对爱好音乐的父子,自然要多出一些不一样的快乐。邻家时不时地便会传来几首歌曲,或者来上一阵爵士鼓,虽然有时候有点闹腾,但毕竟是过节,大家图的就是一个喜庆的氛围。
田二娃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左邻右舍无论遇到了谁,他都可以天南海北地聊上半天。大年刚过的一天,田二娃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他今年外出务工的时间已经定下来了,是正月十八,所以他想趁在家的这段时间约几个邻居吃饭,大家一起热闹热闹,时间就定在正月十六的晚上。听了他的话后,我告诉他,那时我们已经开工上班了,开年后的事情估计会有点多。田二娃宽厚地笑着说没事没事,到时候早点给你打电话就是。
人们对这样的事情一般都不会太认真,大多是说过也就过了。开年上班之后,一切又回到了常态,要做的事情太多,以致于我竟把田二娃要请客喝酒的事忘了。到了正月十六那一天,接近傍晚七点钟时我还在忙着应酬事务,突然接到了田二娃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人都到齐了哟,就等你了。”我这才想起之前就说好了的聚会,赶忙说:“田二哥,我还在接待客人,你们不要等我,三十分钟后我过来。”三十分钟后,我赶到了,只见席上的酒早已斟满多时,却还没有人动过筷子。那一晚,我们喝的酒并不多,但吃饭的时间很长,大家在一起聊天,说了很多很多。
邻里之间有杯酒,彼此的距离便一下子拉近了许多。有句俗话叫远亲不如近邻,和谐的邻里关系所体现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谁家有了困难大家可以互相帮衬,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区的一员,彼此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从而建立起一种分享机制,包括你的成功、你的才华、以及你获得的点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