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柳芽茶
杨丽琴(安徽)

    三月,阳春。

    细雨,微风,花红草绿,燕子斜飞,河边杨柳的枝条上绽出新芽儿。鲜嫩嫩的黄绿色,相拥着抱在一起,如一簇簇清新的小花。

    柳芽儿长得特别快,大约七、八天,就长成了柳叶,又硬又苦,便不能做柳芽茶了。每到这个时候,母亲总会趁着农活的间隙去河边采摘柳芽儿做柳芽茶。

    父亲喜欢喝茶,但无奈过去的日子过得清苦。有一年春天,母亲制作了柳芽茶,拿到父亲面前,说,新炒的柳芽茶,泡一杯尝尝吧。父亲接着纸袋,鼻子凑近闻了闻,然后撮了一些柳芽茶放进茶杯,倒入开水,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就变成了清亮的碧色。父亲嘬了一口,啧了啧,眉头微微皱了皱,又嘬了一口,啧了啧,眉头舒展开来,连声说清香,好喝,好手艺。

    母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此后,家里再也没有断过柳芽茶。

    柳芽茶的制作工艺很简单,但要有耐心,一点也急躁不得。我家门前的水塘边有两棵大柳树,母亲每次采摘时,都特别细心,每一条柳枝上都会留一些柳芽,这样柳枝就不会枯死,树也会越长越壮。采来的柳芽要一点一点地捡出杂质,再摊在簸箕里放至荫蔽处晾干,然后就可以进行炒制了。说是炒制,其实是烘焙,先将锅烧热,再倒入柳芽,用文火慢慢翻炒。翻炒是个细致活儿,这个时候,母亲总会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火小了,炒不出清香的味道;火大了,又会有焦糊味。

    柳芽茶制好后,待冷却了,母亲就将茶叶装进一个大铁皮盒子里。这是母亲特地请铁匠做的铁皮盒子,样子虽不秀气,但容量大,能装一斤柳芽茶。一斤茶叶按理说不够喝上一年,但父亲总是省着用。见父亲喝得有滋有味,我便也想尝上一尝。一次,乘父母都外出时,我偷偷地搬出铁皮盒子,学着父亲的样子,用手撮了一些柳芽茶放进茶杯里,倒上开水,待茶水澄亮时,我端起杯子喝了一大口,立刻,一种别样的苦涩味道钻进我的喉咙,我忙不迭地往外吐,那苦涩的味道却像惩罚我似的,好一会儿还留在口中。或许,人们对于甜总是有着与生俱来的偏爱,而没有经历过生活磨难的少年,难以品尝出茶的真正滋味。

    工作以后,我给父亲买了上好的茶叶,但父亲还是习惯喝母亲制的柳芽茶。父亲将我买的好茶拿来招待家里的客人,我起初以为父亲是舍不得喝,就嘱咐父亲尽管喝,喝完了我再买就是。父亲听了我的话,用一种很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说:“你母亲制的柳芽茶才是上等的好茶呢!不信,我泡一杯给你尝尝。”我想起当年偷喝的那一次体验,正想推辞,父亲已经拿来茶杯泡了一杯茶。为了不扫父亲的兴,我硬着头皮喝了一口,茶水入喉,滑滑的,如丝抚过,没了少时喝的那种苦涩。于是,又喝了一口,像父亲那样慢慢地啧,却啧出丝丝香甜的滋味来。

    原来,时光不单单可以煮酒,还可以煮茶。

    从此,我也爱上了喝柳芽茶。每年,母亲炒制好新茶,都会送我一盒。步入知非之年,母亲的柳芽茶更成了我的钟爱。闲时,慢慢地品,茶里有柳的清香,有春的气息,有母亲的熟悉味道。

    许是,和这茶一样,有爱的地方,就有温馨。

当前:B3(2019年04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