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三风”建设为突破口 不断构筑榆林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
中共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文明委副主任 李博

    今年,陕西省榆林市在全市开展“新三风”建设,即以“清、勤、慎、俭、学”为基本内涵的“新政风”建设;以“好学敬业、诚信宽厚、明礼守法、勤俭务实、和谐友善”为基本内涵的“新民风”建设;以“爱国爱家、敬业诚信、孝老爱亲、勤劳节俭、向上向善”为基本内涵的“新家风”建设。通过“新三风”建设,全力将榆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细落实,为推动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围绕“新政风”建设,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开展“新政风”建设对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推动榆林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意义。重点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强学习。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大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理论修养和工作本领。二是正风气。依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道德品行教育。三是改作风。通过常态化地开展作风问题排查整治,重点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四是重导向。注重选拔政治上可靠、工作上担当、作风上过硬的干部,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作为加强新政风建设的主战场,在全市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

    围绕“新民风”建设,突出核心价值引领,全力展现榆林文明和谐新风尚。民风是社会风气的真实反映,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具体体现。榆林按照城市、农村的不同特点分类推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一是做强全民阅读品牌。围绕“阅读·让榆林更美丽”主题,广泛开展各类读书节、读书月等,常态化地推动全民阅读“七进”活动,掀起新时代全民阅读新热潮。完善各类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等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打造“书香榆林”品牌。二是共筑诚信榆林形象。以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扩大信用报告使用范围,全面建立各领域信用记录,完善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网络。三是抓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创建工作中,以城市居民小区、城郊接合部、老城区硬件设施改善、农贸市场、医院周边环境以及市民闯红灯、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作为整治重点,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四是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为契机,在全市广大农村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扶志扶智“6+6工作法”等四大行动,培育形成人人崇尚文明的社会新风。五是全面推进移风易俗。按照立破并举的思路,大力开展村规民约建设,努力实现村村建立村规民约的目标。全面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度,倡导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和合理的消费理念。

    围绕“新家风”建设,突出家庭家教家风,推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今年,榆林在全市开展了“新家风”建设,推动形成新时代好家风文化。一是通过家庭广泛参与重视良好家风。今年,榆林将在全市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和最美家庭推选宣传活动,传承优良的家风文化。在党政机关中开展“树良好家风、建廉洁家庭”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二是通过“传家训、立家规、正家风”活动培育良好家风。今年,榆林将在全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家训传承弘扬活动,通过普及家训家规,增强人们家风建设意识,提高家风建设水平。三是用现代的文化文艺创作手段弘扬良好家风。充分发挥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优势,调动社会各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创作征集一批反映好家风好家教、弘扬家庭美德的诗词楹联、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组织创作推出一批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和一批反映优秀家风文化的文化产品;组织开展“传承优秀家风、弘扬家庭美德”微电影和公益广告创作征集评选活动,并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在新闻媒体上展播和推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浸润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

当前:B1(2019年05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