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繁市井里的诗意生活
——成都玉林街道突破老旧小区困境探索社区治理新样本
本报记者 胡桂芳 实习记者 李尚维

“幸福号”列车驶进玉林(墙绘)

    近一两年,随着《成都》这首民谣的火热传唱,玉林街道管辖内的玉林路也随之成为大伙儿们竞相“打卡”的胜地。

    玉林,这个以“老房老院子,小街小巷子”的城市形态存在的街道,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吸引着那么多的人慕名前来?有人说,是这里弥漫着的悠闲的具有独特魅力的市井气息,它可以让人迈着平静的脚步感受美好;有人说,是这里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可以让人在略带诗意的生活里活出一份优雅;也有人说,是飘香的烤兔、解馋的火锅刺激着味蕾,是充满故事的主题街道锁住了目光……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在这里,情怀和生活,二者可以兼得。


花卉在墙上

    老弄巷里的新风景

    墙面斑驳,院落老旧,曾经一度是玉林片区的生动写照。随着城市的高速扩张和变迁,又因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里的社区无法大规模拆迁重建的现实,如何跟上城市日新月异的步伐是摆在玉林面前的一大难题。所幸,在探索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玉林以打造“有机生命体”推进城市社区微更新、微治理的共识,解决了这个难题。

    近日,记者走在玉林的大街小巷中,寻觅着微更新、微治理后的那些美好。拱门、青砖、黑瓦、红墙……从风格到布局都独成一体,每一条巷子,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味道,每一条街道,都是耐读的诗卷。当“幸福号”列车开进玉林,斑驳的墙面渐渐消失,生动而富有意趣的墙绘成为玉林老弄巷里的新风景;当花卉不止种在了地上,还长在了玉林的墙上,“花开玉林”便入了细微处;当老旧的院落焕然一新,一个又一个独具特色的院落蜕变成为居民梦想的样子,多元宜人、愉悦舒适的生活空间在玉林便随处可见。

    近些年,玉林街道下足了“绣花”功夫,按照“全域景观化”的思路,坚持“总体设计、微观操作”,引入刘家琨、曾大毛等专业规划设计团队,结合玉林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和气质基因,对玉林片区进行整体设计,有计划地实施“花开玉林”行动。据了解,“花开玉林”一期、二期工程共整治打造3个广场、34条街巷、49个院落,目前正有序推动三期华西坝和玉林片区城市更新。同时,玉林街道通过持续开展“口袋花园”“点亮我家小阳台”等社区营造活动,提升宜居品质,共同营造“推窗见花、开门见绿”的社区绿色空间。玉林的努力成效明显,去年,玉林片区被评为“成都市最美花园式特色街区”,玉林街、玉林四巷被评为“成都市最美街道”。


玉林一角

    文化是玉林绕不开的字眼

    “我家里已经收藏了4000多张唱片了,实在太多了,就借着这个活动拿出来分享给需要的人们。”4月20日,曾经是一名乐队贝斯手的黎小田,在玉林院子文化创意园内向人们展示着收藏了10年的唱片。和黎小田同样前来展示的,还有来自成都小酒馆、明堂唱片、Uptown Record唱片店的音乐爱好者们,他们带着珍藏的磁带、CD、黑胶,相聚在玉林参加唱片市集,寻找一个属于旧时光的梦,传播着对音乐的信仰。

    “每周我都来参加活动,这里的手工制作活动和文化交流很有意思。” 4月24日,邝阿姨在玉林党群服务中心的创意工坊里和邻居们一起拼豆,她将“豆子”一颗颗地夹起,按照图案摆成形。邝阿姨说,是玉林的创意工坊让自己的老年文化生活丰富了很多。

    无论是唱片市集还是手工制作,无论是蜀绣、还是剪纸,都成为了玉林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年,玉林通过众筹文旅驿站和生活博物馆,与小酒馆共同打造院子文创园,用文创承载、活化城市记忆。策划城市民谣音乐节,以“玉林谣”为主题,已开展了10期“蓉漂音乐节”和8场“街巷音乐会”及音乐快闪活动,并举办川港演艺明星感恩音乐足球赛等多元化的民谣音乐节活动。

    为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玉林街道与成都市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合作,打造了成都首个社区众筹文化聚落——黉门75号;与“成都小酒馆”合作,打造“院子文创园”,培育发展以音乐为主的文创产业;在玉林上横巷打造“蜀绣微博物馆”,在玉洁巷打造“剪纸微博物馆”……让群众感受老成都文化,体验成都生活。

    位于玉林倪家桥社区的“院子文创园”是明星们的“网红院子”。歌手老狼曾在这里打过卡,著名影星周迅也在这里拍下照片……当然,这里不止明星来过,也是社区居民惬意阅读的空间、运动场地。而自从玉林四巷手绘墙完成后,“爱转角”特色街区俨然成为新晋网红之地。当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墙上浮现,动情的电影桥段在现实中上演,玉林四巷所呈现的最朴实的情感将所有遗失的美好重现。

    在玉林,传统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在街心巷间流淌,而流行文化也同样能在这个包容开放了30年的老社区里生根发芽。


爱音乐的人们在唱片市集上分享交流

    创新理念彰显街道治理共同的情怀

    “在社区发展治理中,尊重市民对社区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社区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玉林街道党群办工作人员如是说。去年,在玉东社区改造前,玉林街道邀请规划师们行走玉林、感知玉林,以玉东园、玉林街7号院为实训基地,通过实地勘测、居民走访、问题调查、需求反馈等,分成四个小组设计更新方案。“能不能在7号院门口设计一个休息的场地,不用太宽敞,有容下一两个人坐下的空间就够了。”“玉东园的楼梯有隐患,一定要增加通道。”社区居民争先恐后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为美好家园建言献策。

    近年来,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玉林街道以党建联席会的方式把各行各业的人聚在一起共谋发展,打破了“一方有资源不知向谁提供,另一方有需求却找不到渠道”的状态,以党建项目认领的方式,集合大家资源,共同服务居民,实现供给与需求的高效匹配、精准对接。高新供电认领的“点亮回家的路”项目、君子兰社工对福苑广场花卉进行日常养护、地矿院为82名生活困难人员提供工作岗位,以及玉林横街的邮政亭、玉林街的铜人像、玉洁巷的水池、锦江河畔的花卉以及玉林纵横交错的街巷都蕴含着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智慧和力量,彰显着街道治理共同的情怀。

    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让玉林的荣誉接踵而至。街道先后被民政部等国家部委评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2018民生示范工程”,黉门街社区工作法被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玉林北路社区被评为“全省十佳志愿服务社区”等等。

    “小切口”彰显“大智慧”。玉林街道通过参与式共建、众筹式互动、共享式营造,让社区既有温度又有情怀。倪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亲民化改造,致力于打造全天候互动式社区“家园”,让老百姓愿意来、坐得下;黉门街社区着力增强社区“造血”功能,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社会企业,居民可参与认购入股,为解决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质量不高,提供了解决方案。在社区发展治理的过程中,玉林街道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

当前:B1(2019年05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