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酉阳:实施三大举措 助推精准脱贫
王 东

    近年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为统揽,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突出重点,整体发力,全面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宣传教育“三抓手”。一是全媒大宣传。“报网台”联动发力,开设专题专栏,宣传扶贫政策,展示脱贫典型,讲述脱贫故事。开通服务热线电话,建立农村广播“一张网”,每天定时播报扶贫信息。开设“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宣传互动窗口,“酉名堂”“酉阳发布”等微信公众号参与人数达20万以上。利用赶集日,发放脱贫攻坚宣传单、信息简报等10余万份(篇)。二是全域大宣讲。组织宣讲小分队深入基层,采用院坝会等方式宣讲脱贫攻坚和市、县的决策部署。常态化开展“身边的脱贫故事”微访谈活动,组建由第一书记、帮扶干部等为骨干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巡回宣讲团,深入乡村宣讲20余场次。依托村社“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以新乡贤等为主力军,开展政策解读、技能培训等宣讲活动500余场次。三是全员大讨论。以村社道德讲堂、梦想课堂为主阵地,组织村民开展“脱贫攻坚我先行”等主题讨论活动和“激发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大家谈”主题征文活动。依托酉阳新闻网、“家乡酉阳”微信公众号等,搭建“我有话说”答疑释惑平台,讲政策,解民忧。

    价值培育“三深化”。一是深化典型选树。抓好脱贫先进典型推荐评选,每月推出酉阳好人1名,全年有20余人获评市级以上荣誉,其中2户家庭分别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和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以村社为主体,深入开展“评乡贤、学乡贤、用乡贤”活动,组织了350余名村级新乡贤参与脱贫攻坚和村级治理。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命名县级文明村镇47个,文明单位35个,文明校园23个,文明家庭229个。运用乡(村)文化服务站(中心)文化墙、宣传栏等宣传展示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和各类道德典型事例。二是深化结对帮扶。以“文明新风进万家”为主题,全县各级文明单位开展了“订单式”精准帮扶活动2000余次。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每月一次深入农户家中,开展帮扶活动,普及文明知识,倡导文明新风。开展文艺结对“订单”服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艺活动中,全年开展文艺公益演出活动500余场次。三是深化志愿服务。建立健全联席会办、考核激励等机制,常态化地开展“我们一起奔小康”扶贫志愿服务行动。深化“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全年推出志愿服务项目9个。

    文明乡风“三侧重”。一是突出重点领域。以“十抵制十提倡”为重点内容,指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开展多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300余场次。突出家庭主题,提炼展示好家风好家训,并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的作用,巩固和提升丧葬习俗、大操大办等重点事项治理成果;以环境治理为突破口,以村级组织为主体,每季度开展“洁美人家”星级评选活动,全年四星级、五星级挂牌6700余块。在此基础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评比命名表彰了20个县级“最美村寨”。二是突出重点人群。聚焦村级党组织建设,全年整治村(社)党组织后进支部31个,村级党组织书记“双带”能力不断提高。出台了狠刹请客送礼风、违规请客送礼等规范性文件,党员干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等事项有了明确规定。三是实施重点治理。县人大会常委会于去年10月1日颁布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殡葬管理条例》,建立了文明委成员单位共同参与、乡镇(街道)联动推进、各村社全面落实的工作机制。组建了由环保、城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对文明治丧工作进行常态管控,严肃查处超标准建墓、大操大办等违法行为。利用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在公墓区、集中安葬点等设立文明治丧劝导岗,实行24小时现场值守劝导,为打造文明节俭、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的殡葬环境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当前:3版(2019年05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