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屏就可以读万卷书
陈晨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为4.67本。在与此相关的很多微博评论中,网友们除了纷纷留言晒自己是拖了后腿还是跑赢了平均数外,还出现了一些讨论——“一年看了50多本电子书,想知道这种阅读方式有没有被加入统计”“其实我更喜欢纸质书,但电子阅读确实更方便”……

    这类热烈的讨论,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今天,你选择如何读书?

    如今,在朋友圈里,转发读书链接的朋友不在少数;在地铁上或高铁上,拿着Kindle读书的人不在少数;在起床洗漱或开车途中,选择听书的人也不在少数。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有所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和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继续较快增长,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近三成的国民有听书习惯;《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数字阅读用户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凡此种种都表明,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时代的到来,阅读的方式和载体已经发生了改变。

    针对这种现象,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哀叹纸质书的衰落;有人认为数字阅读由于速度过快阻碍了人们在思考方式上的优化;有人批评听书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行为……这些观点虽然有其原因和考量,但其实大可不必将数字阅读放在纸质阅读的对立面。诚然,数字阅读往往利用的是碎片化时间,很多电子书的内容也是鱼龙混杂,但说到底,人,才是阅读的主体,阅读质量的高低也在于人。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人即使是浏览电子书,也能收获满满;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人即便是阅读纸质书,依然头脑空空。因此,快餐文化、“浅阅读”的锅如果都让数字阅读来背,实在有失公允。

    一张屏同样可以读万卷书。数字阅读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潮流和趋势,它和纸质阅读一样,都在为促进全民阅读添柴加薪。身处“一屏万卷”的时代,读者应该明确自己想读什么,又读到了什么。这些,才是我们谈起数字阅读时该有的思考。

当前:4版(2019年05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