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馒头
张力平

    生煎馒头,简称“生煎”,顾名思义,即“将生的有馅馒头下油锅煎熟”。

    生煎馒头是上海本土小吃的骄傲和代表。说来有趣,馒头本是传统的北方面食,但是经过上海人的改良后,生煎馒头却成了上海人最喜爱的传统小吃之一。

    据说,生煎馒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上世纪20年代,生煎馒头进入上海这个大码头,由于经济实惠,生煎馒头很快便受到了民众的喜爱,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生煎馒头原为茶楼、老虎灶(开水店)兼营品种。馅心以鲜猪肉加皮冻为主。20世纪30年代后,上海出现生煎馒头专卖店,馅心花色也增加了鸡肉、虾仁、蟹、鱼等品种。以前,我常拿着自己家里的锅去排队买生煎馒头,因此十分熟悉其整个制作过程:用半发酵的面包好馅,排放在平底锅内,用油煎,喷水若干次即熟(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师傅潇洒地撒芝麻、葱花的动作以及用老虎钳夹住锅沿儿旋转的技术)。生煎馒头底部呈金黄色、硬香带脆,馒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卤汁,咬嚼时有芝麻或葱花的香味,以刚出锅时热吃为佳。好的生煎馒头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肉汁裹着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喷薄而出,味道一级。

    生煎馒头蘸满了浓郁的街坊气息,只有在街巷里的小吃店中,生煎馒头才别有风味,且物美价廉。虽然也算是草根阶层的食物,但相比大饼、油条来说,生煎馒头的味道更解馋,而且多少有点“小资”的味道。由于是人们最常吃的点心之一,所以很多上海的餐饮老字号都有卖生煎馒头,令人惊讶的是,每次去那些老字号,总是会看见吃客们排着长队买生煎馒头。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生煎馒头不仅是上海小吃的代名词之一,也是海派文化的一部分。上海市民离不开生煎馒头,它早已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而我的童年更是在生煎馒头的陪伴下度过的。

    生煎馒头,看到它就馋,每每吃上了,总是吃到撑。

当前:A3(2019年05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