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350元,就能包吃包住游玩桂林6天5晚。日前,三亚查处了一个诱导老人出游、欺骗强迫游客购物的非法组织低价游团伙,净化了旅游市场环境。
近年来,各地“低价游”乱象丛生,已成为旅游业的一大顽疾,饱受社会诟病。许多游客,尤其是老年游客,在遭遇“低价游”被骗之后,才知道“低价游”实质上是“购物游”“骗钱游”。国家旅游局曾发布警示和提醒:第一,游客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应提前做好准备,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有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第二,低价旅行团往往在行程中安排过多的购物活动,这样的旅行团不能保证旅游品质,旅游者需谨慎选择。第三,游客在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时,应要求在合同中载明由旅行社安排的购物次数、停留时间及购物场所的名称,对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要作出明确约定。第四,行程中,游客有权拒绝参加旅行社及导游在合同之外安排的购物活动,参加合同中约定的购物活动时应对商品的价格有合理的心理预估,不要贪便宜。第五,游客应警惕以“冒充富豪”“企业赞助”“店庆促销”“攀老乡”“祈福避祸”为噱头的购物陷阱,购物后,应要求商家开具正规的发票并妥善保存。可以说,国家旅游局的警示和提醒是够全面、够详细的。
但笔者以为,国家旅游局警示归警示,提醒归提醒,要真正有效遏制“低价游”乱象,还需法律亮剑。
首先,立法要尽快。旅游法应尽快出台相关细则,不妨把重心放在打击强制交易和非法获利上,通过立法形式规范旅游市场,规避“低价游”乱象。其二,监管要到位。监管部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织密监督网,对那些违法违规的旅游经营者绝不姑息,露头就打,以维护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其三,处罚要跟进。对不良从业者不妨采取“最严处罚”,如设立“黑名单”,或采取“高额罚款”,加大其违法成本,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其四,增强游客自我保护意识。要加强游客对个人旅游权益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消费理性。
只有法律亮剑,形成强大的威慑力,才能有效地遏制“低价游”乱象,还旅游市场一个正常、有序、良性的旅游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