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建立常态化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市、县、园三级联动评估监管——
办好幼儿园“咱有底气”
鲁  磊

    每天下午,位于四川省德阳市老城区的东电外国语小学幼儿园内,就成了“欢乐的海洋”。不大的校园里,各种游戏设施一应俱全,操场、过道,甚至墙壁,都被开辟成户外活动区域,投球、过平衡木、拼图、玩沙盘……孩子们在数十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了能力、收获了健康。

    像东电外国语小学幼儿园一样设施齐备、保教质量良好的幼儿园在德阳并不少见。2017年3月和6月,德阳市教育局、德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先后部署了学前教育质量管理督导评估工作,市、县、园三级有计划、有组织、定期开展对全市学前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督导评估。两年以来,全市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普遍提升,城乡、公办和民办园差距不断缩小。

    “办好幼儿园,咱底气十足!”笔者近日在德阳走访期间,不少园长、教师对学前教育质量管理督导评估方案十分肯定。这样的“底气”从何而来?

    以问题为导向,以教研解难题

    欧治平是德阳市教科所教研员,也是课题“德阳市‘三级·常态’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牵头人。她告诉笔者,早在2012年,德阳市便开始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梳理出了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幼教监管机制不健全,督导评估与专业要求脱节;二是课程设置多、杂、乱;三是幼儿园质量标准和监管缺失,缺乏专业引领;四是城乡、公办和民办园之间办园水平差异大。”欧治平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更深层次的原因也浮出水面:学前教育缺乏全市统一的、为大家所认可的质量标准,以区县为主体的学前教育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存在“懒政思维”。

    研制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学前教育区域质量标准,建立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协作的评估监管机制,成为解题的关键。

    2013年,广汉市作为研究布点县,开始探索保教质量评估细则的制定。广汉市第一幼儿园是评估细则中“幼儿健康领域”研究的布点园,把全园场地分成十二块,每一块的功能划分、器材配备各有不同,以培养幼儿在体能、平衡等不同方面的能力。

    经过在布点园的反复实践、研讨、完善,广汉市的保教质量评估方案不断充实、丰满。课题组又在“广汉经验”的基础上扩展、补充和分类,历经数年的试点、论证和调整,德阳市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方案才得以成形。

    广汉市教育局副局长黄文健全程参与了《德阳市学前教育质量管理督导评估方案》的制定,“对于基层来说,最困惑的就是‘标准’。德阳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来源于实践,操作性很强,受到了基层的欢迎”。

    幼教发展进入“快车道”

    从2017年开始,德阳市依据督导评估方案,由市、县两级教育督导和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发文,教育督导和教研业务部门组成督导评估队伍,一改往日行政督导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同时,还组织幼儿园自评,组织政府部门、家长代表、社会公众进行三方评估,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为了实现质量督导评估“常态化”,除了定期评估,德阳市还健全了市、县两级“幼儿园保教视导制度”,随时进行质量抽查,让办园目标有问题、只图牟利、工作不积极、持续投入不足的幼儿园无处遁形。

    绵竹市孝德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前些年,教幼儿读书认字是农村幼儿园的普遍现象,该园也曾尝试改革,但阻力很大,效果不明显。

    对该园园长罗红来说,“小学化”是让她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在她看来,如果周围的幼儿园都教算术、认字,那么去“小学化”的幼儿园就成了“异类”,家长首先就不能理解,“为什么所有幼儿园都教,你们不教?”

    德阳市开展质量督导评估以来,罗红长舒一口气,干事又充满劲头。督导评估工作对幼儿园课程设置进行了严格规范,“所有幼儿园都不违规操作、不恶性竞争,去‘小学化’事半功倍”。

    如今,在孝德幼儿园,教师把“对标要求找问题,落实整改促成长”作为教研课题的选题来源和研究方向,把幼儿园保育、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收集起来,共研破解之道。幼儿园把这类教研称为“微课题”,全园每年立项20多项,所有教师都参与其中。教研成了幼儿园的常规工作,教师专业成长飞快,保教质量也快速提高。

    不仅是孝德幼儿园,在德阳,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细化落实督导评估方案的过程中,告别了“围着安全打转”的工作状态,摸清了办园方向,找准了改革的着力点。

    将改革推向深处

    笔者在广汉市走访时了解到,督导评估方案在广汉实施时曾遇到两大阻力,“其一来源于民办园,其二来源于乡镇中心校附设幼儿园”。

    “以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通过‘年检’对民办园进行指导和管理,民办园发展相对封闭,保育质量参差不齐。”黄文健说,实施督导评估办法,对民办园保教质量要求大幅提高,不少民办园认为增加了办园成本,也增加了教师负担。

    为此,广汉市教育局做了三项工作:每年召开民办园园长会,讲道理、做培训,打开园长思想上的“结”;把督导评估结果与民办园年检挂钩,并向社会公示;把民办园奖励补助资金的发放,与督导评估结果挂钩。这些举措极大激励了民办园的参与热情,近年来,不少民办园尝到了改革发展的甜头。

    广汉市只有5所公办独立设置的幼儿园,而乡镇中心校附设幼儿园达47所,由于管理问题,这些附设园是“小学化”的“重灾区”。据黄文健介绍,这些附设园的主要问题在于既无“人权”,也无“财权”,不少中心校校长开完督导评估工作培训会后都抱怨:“又没人,又没钱,要求咋这么多?”

    针对这类幼儿园的问题,广汉市教育局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从2017年起,每年向附设园增加不少于20名专职幼儿教师。同时进行附设园内部管理机制改革,过去附设园由中心校代管,现在给予附设园相对独立的权力,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由中心校副校长担任。在实施督导评估办法的过程中,附设园“地位”不断提升,保教质量也有了保障。

    “当前,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但问题不去触碰,终究还是问题。”黄文健说,实施督导评估方案就像一个突破口,让学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走向深入。

当前:二版(2019年05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