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8岁那年刚接触象棋,常邀我与他对弈。一个周末的晚上,儿子又要我陪他下象棋,我提议说:“要不咱玩点别的吧?”儿子摇头。“可你不记得前几次我俩下象棋的情形吗?我若让着你,你赢了也不高兴;我不让着你,你输了又要生气难过。我真是怕跟你玩呢!”
儿子从小乖巧聪明,最大的弱点就是受不了一点儿挫折。有时候写作业,一遇到不会的题,就气急败坏,把作业本往地上一扔,又哭又闹,成绩考不好了也要哭闹;谁批评他两句,就委屈得不得了,几天都对人爱答不理的。后来,儿子学下象棋,更是把输赢看得大过天。
偶然间,我在一档教育类电视节目上听到了“逆商”这个词,就是指一个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我才意识到,儿子这种只能赢不能输的心理状态,恰恰说明了他过于脆弱、逆商不足。于是,我开始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了很多帮助孩子提升逆商的方法和建议,例如对抗挫力差的孩子,既要多多鼓励,也要充分地讲清楚道理,比如在游戏开始前,要求孩子一定要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告诉孩子勇敢地面对失败同样令人敬佩等等。同时,家长要理解孩子,允许其慢慢纠正。
这次,趁着儿子主动邀我下象棋,我决定以此为突破口,试着帮他改善情绪和行为习惯,提升逆商。于是,我一边摆棋一边跟儿子说:“其实,输了棋肯定谁都不会高兴,但是游戏嘛,总会有输赢,你输了,就算不高兴也要学会控制自己,要有大将风度,要振作精神、屡败屡战,迟早会赢的!否则,像以前那样一输棋就又哭又闹的,谁还敢再跟你玩啊?”听了我的话,儿子脸红了,他顿了顿,好像下定了决心,说:“这回我保证,输了一定不哭闹!”
对弈开始了,儿子的棋艺还太稚嫩,我没费力就赢了,不过我尽力拉长了对弈的时间,没有像从前那样快速地将他打败,而是逐渐地吃掉他的子,给他一个在心理上逐步接受失败的过程。当输赢已定时,儿子的眼泪又在眼圈里打转了,但这次,或许是因为我们有言在先吧,他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并请求我与他再战一局。我连连夸奖了他有进步。第二场,儿子还是输了,但他仍尽力保持情绪平稳,甚至还跟我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失掉这一局。
此后,儿子越来越喜欢同我下象棋,而在他遭遇挫折、情绪不好时,我也常以对弈的方式引导他,让他明白胜利固然值得庆祝,但遇到了失败挫折,也要勇于接受并思考总结,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多年来,这些道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儿子,如今已读初中的他,内心日渐成熟,棋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前些天我俩对弈,我一时轻敌,几招之内就落了下风,最后输给了儿子,可他竟并没有流露出一点儿得意之色,我笑道:“你现在可真是有大将之风,赢了棋还这么绷着啊?”“你刚才不认真”,儿子早就看穿了我不在状态,“我们再来,下棋嘛,总有输赢,跟人生一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要享受过程。”“嗬!这话说得有水平。”我由衷地赞叹道。“这不是你教我的吗?”儿子一边笑道,一边重摆棋局。听着儿子的话,我的内心充满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