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 本报记者 漆世平 实习记者 李尚维
社区名片:北辰区瑞益园社区,属于天津市第一批保障性住房社区。在2012年瑞益园社区居委会成立前,社区环境堪忧,不少居民考虑搬家。面对脏乱差的社区环境,社区“两委”班子结合美丽社区创建,攻坚克难,让社区摇身一变成为居民的大花园,社区先后被评为天津市“美丽社区”“文明社区”“绿色社区”。
垃圾成堆、违章建筑成片、污水横流……从“脏乱差”到“美如画”需要几步?幸福的社区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社区的文明要怎么涵养?在天津市北辰区瑞益园社区里,眼见耳闻的都是这些问题答案的生动演绎。

民俗馆里的各式老物件
从打算搬走到引以为傲
走进瑞益园社区,入目的一幢幢楼房并不华丽,但社区的初夏景色却让人心旷神怡。园子里的月季花开得正艳,树荫下乘凉的老人们,或坐在轮椅上,或相携坐在长椅上,围成一个圈儿,他们聊着什么开心的事,气氛一片温馨。
正参观着,一群衣着鲜艳的阿姨、婆婆们说说笑笑地走来,“这是我们社区的志愿巡逻队正在巡逻呢!”瑞益园社区党委书记霍彤笑着对记者解释道。还未走近,大家便热络地打起了招呼。说起社区的变化,72岁的任婆婆如数家珍:“我说翻天覆地你别觉得夸张,前些年我都打算搬走了,但是社区居委会成立以后,现在的社区让我特别有优越感,干净不说,绿化也好。”说到这里,任婆婆一脸自豪,“附近社区的居民还常常过来一日游呢。”
经历了开始几年物业名存实亡的状态后,瑞益园社区环境用社区党委书记霍彤的话来形容叫“满目疮痍”。2012年瑞益园社区居委会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着手改善社区环境。“我们用了一年的功夫拆除了社区390处违章建筑,两年后,建成无违章社区。”霍彤说。其后,从2015年开始,瑞景街先后投入800余万元对社区进行全面改造,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打造了牡丹园、桃花园、听书园、党建园、民俗园、健身园、统战园、法制园、书画室、健身活动室、民俗馆、百姓议事广场,形成了“八园两室一馆一广场”的文明社区新格局。据悉,目前社区正在打造中的国防科技园不久后将会落成,旨在普及国防科技知识的同时,为瑞益园的社区居民增加又一个文化活动场所。

瑞益园社区承办的瑞景街第三届民俗文化节表演现场
不出家门就能参加各种活动
环境美了,生活好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接踵而至,瑞益园社区党组织深入居民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这两年启动了多个文化空间建设,让居民接受艺术熏陶。
“以前我想学书法,就得上老年大学,来回坐车都得两三个小时,现在在社区里就能参加,不用到外面去报班,我还参加了太极队。”任婆婆开心地说。
社区书画院设在2号楼的地下室,几年前,这里还是居民堆杂物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练习书法绘画,切磋技艺的场所。书画院定时开放,居民可以在这里读书、笔会,开展文化交流,先前开展的迎新春书画展、廉政书画展等活动也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不出家门就能参加各种活动,让社区老人们很满意。除了书画苑,瑞益园还积极打造各类文化艺术团体,先后组建明珠京剧团、“金嗓子”合唱团、瑞益太极队、健身舞队等9支文艺团队,开展“家风进万家画展”“正月正惠民汇演”“桃花文化艺术节”等演出和培训,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给老人以回忆,给孩子以教育”
除了已经建好的八个园子,说起社区最具特色的地方,民俗馆当仁不让。
从月季园到民俗馆,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社区18号楼的地下室别有洞天。打开门,入眼的是丰收之景,拾级而下,汉砖、织布机、农用工具等各种老物件琳琅满目。据民俗馆负责人刘长龙介绍,民俗馆定期免费对外开放,馆里分为生活用具用品区、北辰特色民俗展品区和实体居住展示区,以实物、照片等形式真实再现人们过去的生活场景,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历史民俗和传统文化。
65岁的马阿姨常常带着5岁的孙子赞赞去民俗馆打扫卫生,给他讲一讲过去的故事,“跟以前的生活相比,现在的生活太好了,我想让他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生活,珍惜社区的环境。现在他跟着我跳完广场舞,都会主动拿着小笤帚打扫场地。”
刘长龙告诉记者:“民俗馆是结合创文创卫做的一个收藏展示,给老人回忆,给孩子以教育,一方面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还能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历史发展变革的历程。”
此时,月季花开满初夏,阳光慵懒,时光惬意,如今的瑞益园社区,一步一景、绿树成荫,漫步其中尤如走进了一幅和美的画卷。瑞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于美芳告诉记者:“社区环境好了,生活舒适了,老百姓舒心了,才会有获得感,有获得感才会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