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投放,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好评,笔者在为商家的灵敏市场嗅觉点赞的同时,也为这一共享经济模式叫好。
一辆小小的单车因为“共享”,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笔者以为,共享单车主要有以下两点好处。其一是让使用者锻炼了身体。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都会选择更加便利的私家车,但这样也导致人们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有些上班族,每天坐车或开车上下班,活动时间十分有限。自从有了共享单车后,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会选择骑车,也有不少过去喜欢去健身房的健身族们逐渐以骑行巩固健身,在节省了花销的同时,还节省了时间。其二是促使人们绿色出行,践行环保。“环境你我他,绿色靠大家。”我们都知道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而共享单车一直秉持着低碳出行的发展理念,除了解决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也为环境保护、减少排放贡献了一份力量。
共享单车的好处是人们感同身受的,但通过近年的发展,共享单车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数量上太多令人忧。随着共享单车的蓬勃发展,共享单车的品牌也越来越多,如摩拜单车、哈啰单车等,就以成都为例,共享单车的数量已在50万辆以上,并且大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越来越多的投入必然会造成物质资源的浪费,而且,良莠不齐的企业一哄而上,产品的质量也很难保证,给消费者的使用安全带来隐患。二是管理上的混乱令人烦。因为共享单车数量太多,管理措施又没跟上,部分使用者随骑随丢、放置无序,有时甚至会占用人行道,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还影响了市容市貌。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共享单车存在的这些问题,共享必然会成为“共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下大力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政府要强化职能,把好“准入”关。相关部门,特别是决策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共享单车已经造成市场混乱的情况下,进行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政府应有的职能。政府要根据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科学合理地确定可以投入的车辆数,严格地控制在“饱和”的红线内,防止投入过多造成浪费和管理上的混乱。
二是要严把质量关。要采取抽检、对消费者随访等多种渠道,对相关企业的产品进行质量考核,对质量不合格的单车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让那些安全性好、科技含量高、管理到位、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占领市场。
三是要督促企业生产投放更适合共享市场的单车。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在加强安全性能的同时,加强对共享单车管理软件的研制,使单车的定位更精准,车辆的管理制度更科学有效,从而杜绝乱停乱放和故意损坏的问题。
四是政府要组织企业、街道、社区与环保、城管执法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共享单车管理办法。要对目前突出存在的车辆调配、车辆维护、报废维修等问题进行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还要调动社会力量,加大对市民的社会公德和诚信教育,使市民自觉爱护单车、诚信使用单车、遵守管理规定,从而及时消除共享单车使用中出现的“共患”,使人们在使用共享单车时真正享受到骑行的快乐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