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网约护士”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各试点地区医疗机构纷纷试水。目前“网约护士”试点工作进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什么问题?“网约护士”走进家庭还需迈过几道“坎儿”?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一些突出问题仍有待破解
笔者采访了解到,在试点过程中护理人员短缺、收费标准待完善、如何保证医疗安全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破解。
——护理人员短缺。笔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400万,每千人口护士数为3人,护理资源总量的不足成为“网约护士”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学科首席专家盛芝仁介绍,目前护士在院内的本职工作负担就比较重,上门服务都是护士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提供的。
——收费标准有待完善。据了解,目前各地尚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仅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以宁波市“网约护士”为例,其收费包含护理费和上门服务费。其中,肌肉注射、皮下注射50元/次;PICC(输液导管护理)护理、导尿管护理、压疮护理100元/次;鼻胃管护理、造口护理150元/次。
笔者采访了解到,接受上门护理服务的患者多为失能、半失能老人,不少家庭并不富裕,以严重压疮的患者为例,需每天或隔天换药,各地上门护理费用80至100元不等,再加上耗材费,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而若定价过低,护理人员长期参与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
——如何保证医疗安全。试点方案规定,“网约护士”应当至少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服务项目以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的技术为宜。
“网约”服务势在必行
规范实施还应完善“机制+监管”
李春燕认为,在当前国情下,居家养老是大趋势,对“网约护士”上门护理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发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势在必行。而如何规范化实施,还需要政府部门的进一步指导和监管。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说:“目前护理人员相对短缺,所以在存量不足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大增量,继续增加护士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供给;另外就是要盘活存量,调动其积极性,最大化地发挥现有护士资源的作用。”
多位受访专家及一线护理人员表示,在入户服务等收费价格方面,物价部门还应明确收费标准;若能将入户护理服务等费用纳入医保,或探索商业保险和国家给付相结合的路径,将极大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新华社 侠克 屈婷 黄筱 仇逸 刘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