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我们一家就是冲着央视春晚井冈山分会场的美景来的,但游玩下来才发现,除了美景同样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这里的文明旅游环境,让人赏心悦目。”前段时间,来江西省井冈山市旅游的广东游客郭女士由衷地表达了对井冈山的喜爱。
在井冈山,文明新风不仅吹拂在景区。率先在全国实现脱贫“摘帽”的井冈山市2018年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之后,再次跃马扬鞭,踏上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征程。
外修文明之城新风貌
观城,首窥其貌。貌美,则有一探究竟之雅兴。
2018年伊始,井冈山着力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城区“三改三通三进”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强硬件,补短板。
从“无”到“有”,新增了500余个停车位;启动了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建设工作;主次干道上出现了2000多块新建的公益广告牌;八面山大道60米宽绿色长廊建设竣工。
从“有”到“优”,“城市双修”工作全面启动,茨坪二环路改造提升工程正在进行;拿山河湿地公园、红星城区停车场正在建设中;草头洲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系统正在升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今年已覆盖6大老旧小区;“白改黑”主次干道19条,共计3万余米。
从“旧”到“新”,加大了对安置区、背街小巷“两违”建筑的整治力度,拆除违规建筑30栋;加快推进了公交站台、公路指示牌等更新工程,现已更新公交站台210个,道路指示牌126块。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既修复了自然生态,又提升了城市功能。红色故土井冈山在力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奋进过程中,旧貌换新颜。
内养文明之城精气神
“秀外”还需“慧中”,考量一座城市的品质,向来不是只看它“多造了几栋楼”“兴建了几个公园”,而是看人们最习以为常的生活里是否浸润着文明气韵。
入夏的井冈山骄阳似火,创建工作的宣传也持续“升温”。行走在井冈山的大街小巷,一幅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内容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以干净整洁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市民的一言一行。5万余册的《居民公约》《市民公约》《市民手册》,7000个环保宣传袋,11万余条关于创建工作的宣传信息,以及市内媒体开设的“创城进行时”“创城随手拍”等专题专栏,让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井冈山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路口文明治理的“风暴”席卷井冈山,“我不闯红灯”“文明交通你我他”、曝光不文明交通行为等一系列整治行动,带来的是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文明餐桌”等创评活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反对铺张浪费,倡导绿色生活;“诚信文明示范点”“放心消费示范岗”,将诚信建设进行到底……
为传播正能量,进一步激励和带动全社会做好人、扬正气、促和谐,井冈山还着重加强了文明事例、文明典型的宣传,开展了“中国好人”“江西好人”“吉安好人”推选活动,其中,市民刘花兰喜获“中国好人”称号;开展了“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村镇”评选活动10次;新开展了“文明之星”“井冈好人”评选活动各1次。
井冈山变了,变的不止是城市面貌,还有市民的精神风貌、文明素养。创建工作在井冈山不仅是不断超越自我的一次“蝶变”,也是一次未雨绸缪的主动冲刺,它所孕育的“艰苦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塑造了城市气质,铸就了城市品格。
提升文明之城幸福感
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施工现场设立绿色围栏,施工垃圾随时装袋清运,主干道上随处可见的施工提醒……井冈山在城市建设的“破”与“立”之间,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尽最大可能地降到最低。这种“为民靠民不扰民”的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通过创建,城市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城市环境得以改变,市民的文明素养得以提高。井冈山正在向着宜居宜业的文明之城蜕变,市民的参与感和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每天的早、晚高峰,井冈山的枢纽路口上都能看到一些红马甲志愿者在疏导交通,劝导行人、车辆文明通行。他们也时常出现在公园里、马路旁,协助保洁员打扫卫生。超市里、农贸市场也总有他们积极宣传创建活动的身影。
截至目前,井冈山开展了“文明城市你我他”“文明交通志愿者行动”“河小青”护河等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40余次;注册志愿者人数高达1.8万余人。“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理念已经渗透进市民心中。乱倒垃圾、乱堆杂物的市民少了,主动清理、主动监督的市民多了,摆放整齐的共享单车随处可见,文明已经慢慢渗入这座城市的血液,成为每个市民的日常行动。
如今,在井冈山,一根根城市治理的“绣花针”正绣出一幅幅锦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