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道德银行”让“德者有得”
曹婷婷

    “去年,我在创业过程中碰到了资金难题,多亏了‘道德银行’给我提供的信用贷款支持,先后贷款20多万元,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浙江省余姚市临山镇邵家丘村村民陈建华,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后来有了开展小五金加工的想法,“道德银行”为他的第二轮创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他的五金小作坊越办越红火,家庭收入较7年前翻了两番多。

    存入的是道德,取出的是贷款。近年来,余姚坚持把“道德银行”作为弘扬时代新风、深化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全力推动道德与“信贷”联姻、和“礼遇”挂钩,营造了“做好人有好报、讲道德有回报”的浓厚氛围,截至今年4月,“道德银行”累计向2.78万余户农户发放贷款23.12亿元,为支持农民创业致富、打造新时代文明高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注入了强劲道德力量。

    以“道德立村”而闻名的邵家丘村,是余姚“道德银行”建设发源地,在邵家丘村党支部书记黄宝康看来,“道德银行”给村里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村风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道德银行”已成为该村文明建设的助推器,有效推动了法治、德治和自治的有机融合。

    “道德银行”在邵家丘村试点后,逐步在全市推广,着力构建“道德银行”体系。在市级层面组建“道德银行”总行,在乡镇(街道)层面组建“道德银行”支行,在行政村(社区)层面组建“道德银行”分理处。目前,余姚“道德银行”总行下辖21个支行、305个分理处,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和社区。

    加强道德建设,既需要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引导作用,也需要社会和民间力量的长期参与。

    “道德银行”将德治与自治进行了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两级组织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作用,同时将积极向上的社会和民间力量有效组织起来,在全市上下推广道德评议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通过村民自评、网格小组初评、行政村评议、乡镇(街道)审核的流程开展道德评议,建立健全“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好人评选机制,评议产生了一批崇尚文明、践行道德的身边好人,为“道德银行”关爱礼遇提供重要依据。自2012年起,余姚每季度开展“余姚好人”评选活动,截至目前,已评选出“余姚好人”203例,其中68人被评为“宁波好人”,8人获评宁波道德模范,23人入选“浙江好人”,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以前,“道德银行”的激励方式以道德信贷为主,这种方式满足了一部分农村群众的创业贷款需求,但整体来说,激励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此基础上,余姚创新推行“道德绿卡”,将“道德绿卡”作为“道德银行”关爱礼遇的身份凭证,余姚对行政村(社区)级好人、乡镇(街道)级好人、市级及以上好人分别授予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道德绿卡”,凭卡享受不同的关爱礼遇。自2017年推行这项工作以来,余姚已发放一星级卡215张、二星级卡131张、三星级卡226张,持卡者通过出示绿卡就能享受各种关爱礼遇,为好人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服务,激发广大群众“崇尚道德、践行道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营造了“做好人有好报、讲道德有回报”的良好社会氛围。

    “道德银行”建设并不是孤立的,它与文明建设、基层治理等息息相关。余姚切实把这项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一起来”紧密结合,牢牢把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等契机,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把“道德银行”作为特色品牌加以培育,全力打造“道德银行”升级版,把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打得更响。

    (据《余姚日报》)

当前:A3(2019年06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