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记,你看我哪里扫得不干净,就只管指出来啊……”天气越来越热,陕西省渭南市崇凝镇靳尚村的村民靳拉民这几天都起得很早,赶在太阳“发威”前完成保洁工作。看到靳尚村第一书记简晓君的身影,靳拉民拿着扫帚快步走上前。
村里有个“懒汉”
“保洁员就要把村部院子和巷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不仅是我的工作,更包涵着简书记对我的期望和关爱。”靳拉民是崇凝镇靳尚村5组村民,年近60岁的单身汉。这位每天起早打扫卫生、夜里为群众义务巡逻、雪后义务扫雪、红白喜事上积极帮忙的热心人,以前却是村上的“大名人”——“懒”得出了名。
简晓君没到靳尚村之前,靳拉民对自己的懒毛病从不避讳,更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他每天无所事事,睡够了就满村闲逛。闲逛还很讲究——手里端着个积满茶垢的破茶杯,踱着步、抿着茶。
偶而,靳拉民也会工作,特别是在把“家底”吃光了之后。但这是向所有亲戚求救无果之后的最终选择,若非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工作的。
看着靳拉民父母已故、无儿无女、身体瘦弱、生活贫困,村干部也想给他申请低保,但每次都会遭到村民的一致反对:“拿国家的钱养这号懒人,那我们都歇在屋里吃低保算了。” 村干部只好就此作罢。
靳拉民却无所谓:“我那时候觉得,干活就是受罪,就是下下策。所以,只要有口饭吃就行,就不用考虑以后的事情。”
然而,村民们没有想到,就连靳拉民自己也没有想到,曾经村子里出名的“懒汉”,却因为一个人的到来发生了改变。这个人就是简晓君。
扶贫从“硬骨头”啃起
简晓君是渭南市临渭区编办的一名干部,2016年3月赴崇凝镇开展扶贫工作,现为靳尚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这位“80”后干部深知,自己的任务就是带领村民们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驻村没多久,村上脱贫攻坚工作日见成效,简晓君却清闲不下来。脱贫攻坚,越往后越有难啃的“硬骨头”。
简晓君发现,村子里不止靳拉民一个“懒汉”。在他看来,这些“懒汉”影响的不是部分群众,而是整个村子的风气,甚至会影响村子的发展。脱贫攻坚,就要从精神上开展帮扶,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改变个别贫困户多年来形成的依赖思想,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取幸福生活。
简晓君决定从靳拉民这块“硬骨头”开始啃起。于是,他就开始上门耐心地开展帮扶工作。但是,简晓君帮靳拉民收拾房子他不爱惜,给他讲道理他不听,让他发展种植产业他不愿,让他发展养殖产业他嫌烦,给他找了工作他怕累……
对于靳拉民的顽固,简晓君早有心理准备,因此并没有感到委屈和无奈,而是继续用行动去引导和感化靳拉民。简晓君争取了区上的专项资金,为靳拉民修缮漏雨的房屋,室内全部粉刷,门窗重新喷漆,还把屋内打扫得一尘不染。之后,简晓君又帮靳拉民贷到5万元的贴息贷款,发展光伏产业,一年有近3000元的分红。每逢节假日,简晓君还不忘给靳拉民送上礼品……
尝到“甜头”的靳拉民,也有些“懒”不住了。
贫困户有了“小事业”
2017年除夕夜,邻居家都在团聚,独自生活的靳拉民触景生情、略感惆怅。这时,简晓君却端着饺子、汤圆来了,一边张罗年夜饭,一边和靳拉民聊村里的发展。吃下饺子,靳拉民的眼圈红了。
慢慢地,简晓君在工作中的耐心和生活中的细心,彻底征服了靳拉民。
“人心都是肉长的,简书记和我非亲非故,平日里为了我没少操心,过年还放弃与家人团聚来看我,我还怎么好意思再懒下去?”靳拉民说。
后来的日子里,村民们再也见不着端着茶杯乱逛的靳拉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夜里为群众义务巡逻的靳拉民、雪后义务扫雪的靳拉民、红白喜事中积极帮忙的靳拉民……村民们都在议论靳拉民的改变,如今的他成了村里的一股“正能量”。
为了帮助靳拉民增加收入,村委会专门给他安排了保洁员的岗位,一个月工资500元。靳拉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每天都勤勤恳恳。
靳拉民的变化也让村民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信心更坚定了。在村子里,像靳拉民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几户。之前他们聚在一起,比的是看谁清闲。现在,他们主动要求在政策的扶持下发展产业。在简晓君的帮助下,他们分别搞起了奶山羊养殖、生猪养殖、鸽子养殖……
如今,走在靳尚村中,再也见不着“懒汉”们闲转的身影,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小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