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绵城市,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刘云海

    近年来,一遇大暴雨就启动“看海模式”,在很多地方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隐性规律,内涝正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建设海绵城市为解决这一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这让人看到了政府规划既重“面子”更重“里子”的大智慧和长远眼光。

    城市建设是一座城市彰显生命活力、凸显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在各地不断延伸拓展,假以时日,一座座焕发全新生命的城市即将展现在市民的面前,这样的憧憬和期待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城市建设特别是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整齐的街道、矗立的高楼等设施固然可以塑造出一个城市的美丽形象,也能够迅速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肯定,但更多的像生态绿色建设、地下管网的建设以及民生工程的建设等看不见的设施,却更能反映出一个城市建设者的良心与服务意识。这样的建设,虽然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政绩,却属于城市的命脉,影响着城市的运转和民生的安定。

    各地城市频现“看海模式”的尴尬处境让我们看到, 海绵城市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政府规划在做好“面子”工程的同时,更应该用“心”思考,全盘设计,做好“里子”工程的建设与投入。实际操作中,要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和地下管网排泄系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及民生保障的关系,同时重视为民意识,充分关注和尊重民众意愿,绝不搞违背民意、投机取巧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当前:4版(2019年06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