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语言密码 助力幸福成长
四川成师附小慧源校区 李琼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害怕失败,担心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聪明,害怕挑战,听不进批评,承受不了失败……当孩子遇到这些问题时,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沟通策略,进行适当的干预,就能产生塑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神奇作用。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相信,他们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

    一、巧赞成功

    很多家长或老师会奇怪,对孩子取得的成功进行赞美,这有什么好说的?使劲夸呗!其实不然,夸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1.准确。不要表扬天赋,不要贴标签,不要空洞;要表扬细节,表扬坚毅,表扬态度,表扬创意,表扬合作精神,表扬领导力,表扬勇气,表扬热心,表扬条理性,表扬听取意见,表扬选择,表扬参与,表扬专注,表扬行动力……2.加上“如果”。给孩子的赞美后面加上“如果”,给孩子指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例如:你能说服大家听取你的意见,真有领导力,如果下次沟通的时候再耐心一点,相信大家会更喜欢你!……

    二、安抚情绪

    家长或老师该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发挥得更好?首先,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情绪。例如,“我知道,你担心表现不好的话所有人会因为你此次的表现下一个结论。但是,如果你因为担心而没有展示出真实水平的话,我想你一定会对自己很失望。”其次,评价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如,“我们知道,你为了这次表演一直在坚持练习,已经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你已经很棒了!”最后,就事论事,不要就事论人。如,“即使是比赛中出现一些小小的意外,也可以当作是收获了一些经验吧。”

    三、善待失败

    如果我们没有留给孩子犯错的空间,孩子的兴趣、性格、欲望和价值就会受到压抑。换一种思维角度,挫折是一件值得欢迎的好事,受挫折可能就是学习的良机。1.正视失败。许多孩子非常聪明,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但一旦受到挫折,就立刻变得十分脆弱,显得无能为力,不愿意继续尝试或是坚持,甚至自暴自弃,互相埋怨。此时,如果对孩子进行引导,对挫折进行分析,从挫折中找到孩子学习的良机,家长或老师就更能帮助孩子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引领下更好地发展。2.善用期待。如果孩子在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得到的是“不合格”的评定,那么,孩子很容易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没有进步的可能。同样的结果,如果评价中换一个字,“不合格”变成“待合格”,其实就是告诉孩子,学习和成长之路没有止境,不是在比赛中展现完美,而是在比赛中走向完美。

    四、敢于批评

    家长或老师应该让孩子知道:一件事情现在做得不好,不等于未来也会做不好,因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发展的;如果有人因为你在一件事上的表现不好就全盘否定你,你完全可以不理他,但当别人给你提出包含有建设性意见的批评时,你一定要仔细听好,因为这是让你变得更好的途径。

    当孩子闯祸时,家长或老师当然不可以轻易地原谅孩子,但也不要一味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下定论,而是应该具体地指导孩子如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承担犯错的后果。如果孩子闯祸时我们只是一味地批评,孩子很可能会破罐子破摔,甚至对着干。

    五、能够拒绝

    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孩子无理的要求。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时,家长或老师要明确说不,同时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

    六、及时帮助

    当孩子遇到困难感到无助和烦躁时,家长或老师应给予疏导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不是对手,而是为共同目标奋斗的合作伙伴。面对困难,家长或老师应理解并引导他们一起来挑战,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评判孩子。我们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这是一个我们共同的学习提高过程。

    成功往往是一时的,而成长才是一辈子的。破解交流的语言密码,家长和老师才能真正地深入孩子的内心,点燃孩子心灵的火种,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幸福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幸福。

当前:三版(2019年06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