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开启“太原模式” 2020年将实现“零填埋”

    本报讯(芦蕊)随着7月1日上海垃圾分类新政的开启,垃圾分类已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山西省太原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的46个试点城市之一,随着垃圾分类体系的建成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将开启“太原模式”。

    目前,太原市已在1014个公共机构、686个小区楼院、133个村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配备分类投放桶2.04万个、分类回收亭533组(含智能回收亭37组),覆盖居民24.9万户,占主城区85.27万户的29.2%。垃圾减量效果显著,日均减少两成以上。同时,太原市从法治建设方面率先入手,为垃圾分类提供了保障。在46个试点城市中,太原市是第15个为垃圾分类进行专项立法的城市,走在全国前列。到2020年,太原市将建立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推广模式。届时,太原市生活垃圾有望全部无害化焚烧处理,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

    太原市的垃圾究竟如何分类?据介绍,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不同等原因,太原的垃圾分类标准与上海不完全一致,罚款额度也会有所不同。总体来看,与北京的垃圾分类较为相似,主要是把垃圾分为了四类:分别是: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在此基础上,太原市还将结合本地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的兜底处理方式,将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也纳入分类收运体系中,构建具有太原特色的生活垃圾“4+2”分类模式。

    据了解,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太原市已选定在迎泽区开展整区推进试点,并在小店区和迎泽区各选定一个小区重点打造,其他县(区)、开发区分别选定1个片区开展试点。试点区域将建立“前端+末端”的垃圾分类收处模式,通过采取取消垃圾桶、归并垃圾站、增配收运车,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模式,实现分类不落地直运的收运方式。待试点经验成熟后,将在全市进行推广。

当前:B1(2019年07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