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急救知识就该“从娃娃抓起”
殷国安

    现代医学证明,对猝死患者进行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在突发创伤和危重病时,如果能够在10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现场救助,就能有效地减少死亡,避免伤残。时间不仅是构成生命的尺度,在关键时刻更是决定生命存亡的因素。

    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首先应普及急救知识,这无疑是一项战略性工程。也正因为如此,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陈玮带来了“将应急知识和技能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程”的建议,希望“急救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能深入人心,让急救知识和技能全面普及。现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列入中小学学习和考试内容,正是对此项建议的积极回应。

    当然,《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还需要继续进行细化,分层实施,制订适应不同阶段的针对性课程,例如,幼儿阶段要让孩子明确知晓哪些事物是危险的,如电线插座、煤气开关、刀具及所有锋利物品等;小学阶段的急救教育主要以普及急救电话拨打、求救和简单的外伤包扎等为主;初高中阶段则可重点普及心肺复苏术和对常见的溺水、触电、窒息等状况的急救技能……总之,急救知识教育从孩子抓起,是一件利于社会的大好事,理应认真落实到位。

当前:1版(2019年07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