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之力,少年雪白
——雪小禅《少年雪白》读后感
李风玲

    《少年雪白》是雪小禅的新书。2019年5月出版。我在第一时间,便将此书购入囊中,并迅速地读完。小禅的书我读过不少,但这本《少年雪白》,却有其更高的文学水准和文化底蕴。因为此书还有个副标题——手帖志。

    手帖志,这是《少年雪白》的主题和内核。书分四部分,且图文并茂。那些碑帖的照片和雪小禅的文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第一章“有匪君子”,第二章“凯风自南”,第三章“呦呦鹿鸣”,第四章“光阴夜白”。这些题目多来自诗经,可谓思接千载,古淡天真。

    “有匪君子”一章,我尤喜《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是晋代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便条。用这等壮阔美丽的书法写一张送橘子的小便条,岂不是杀鸡用了宰牛刀?可其有趣也正在这里啊!雪小禅也说:“‘橘’这个字太好了,有灵异的妙清,染了人间烟火,却又脱离了人间烟火。就这么简单的十二个字,却是清清爽爽的日常和人间情意。”

    是标准的“小禅”式赏读了。她抛开书法的角度,抛开那些“琴棋书画诗酒花”的雅量,回归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俗情。她在自己的审美维度里,写出了帖子本身所蕴涵的生活真意。

    第二章的“凯风自南”,我尤喜《瘦金体》一篇。“‘瘦与金’,仿佛贫穷和富贵,凑在一起,居然有一种别致的味道和气息。我喜欢那支棱出来的样子,一撇一捺彰显出不同凡响的意味,也像宋徽宗这个人,偏偏不喜做皇帝,偏偏把心,染在了琴棋书画里。”

    第三章是“呦呦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古人的待客之礼,当真比现代要高雅得多。且看苏轼的《啜茶帖》吧:“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

    雪小禅说:“这张公元1080年的小便条,简直有家长里短的快意!”但这次,雪小禅不仅赏悟了苏轼的手帖之意,还写到了他墨迹中的精神,“用墨丰腴,自由挥洒,风神萧散,飘逸空灵又高古。”书上亦有《啜茶帖》的照片,我看了又看,也泡一杯茶,慢慢地,似品出了宋朝之味。

    最后一章的“光阴夜白”里,写到了李叔同的“悲欣交集”。它“还原到了写字的最初,彻底地断了烟火之气”。是独属于李叔同的“弘一体”。雪小禅说这字是“平静,恬淡,沉稳……”这也是我见过的最独特的字体,疏朗清瘦,骨骼清奇。有“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的气度与高格。

    这,就是雪小禅的“手帖志”,这,就是《少年雪白》。书里的每一个字,都自带光芒。有少年的英气,亦有澡雪精神。小禅自己也说:“这是我最重要的一本书。”因为里面散发的,皆是生生之力,少年雪白!

 

当前:4版(2019年07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