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的一个周四下午,我去朋友秀芹家聊天。
我们坐在客厅里聊着天。约莫不到五点钟,秀芹正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贝贝放学回来了。她热情地同我们打过招呼,便回自己房间放书包。不一会儿,我就看见贝贝进了卫生间,拿了一只喷水壶出来,为摆放在客厅里的几盆盆栽喷起水来。她专注认真的样子,像个小大人。
我有些吃惊地问秀芹:“你女儿怎么这么自觉地去给花浇水啊?要我儿子做点家务活,不‘威逼利诱’一下肯定不行!”秀芹笑着答道:“贝贝现在上二年级,作业还不算多,空闲时间倒不少。以前她放学回家写完了作业,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视力都下降了。后来,我和她爸想了个办法,对她每天放学后的时间进行了规划。倒不是让她额外做题或者学什么特长,大都是些花不了多少时间的小事儿,比如今天周四,其中一项就是给花浇水。”“哦,原来是这样,你们还真会想办法呀!我也正为儿子放学老想玩电脑发愁呢!看来,我也得帮他规划一下了!”
接着,秀芹带我到贝贝的房间去看贴在墙上的规划书,内容既丰富又明确:
周一:1、由爸爸陪同进行半小时阅读;2、由妈妈陪同玩半小时智力游戏;
周二:1、由爸爸指导练习毛笔书法半小时;2、给爸爸妈妈讲个故事;
周三:1、一家人到公园散步或一起做手工一个;
周四:1、帮妈妈给花浇水;2、和妈妈一起给小猫洗澡;
……
“真不错!”我边看边赞叹。
“其实啊,做这个规划书,一方面是想让孩子的课余生活过得丰富一些,更是为了提醒我们自己多花一点时间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课本之外的教育。你想啊,要是我们都各忙各的,对孩子不管不问,那孩子不去找电视、电脑、手机这些‘电子保姆’,又能去找谁呢?自从实施这个办法以来,有我们陪着,贝贝的课余时间过得充实又开心,还很有成就感呢!”听罢,我不由感叹道:“归根结底,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
那天,我心情愉快地回到家。晚上,我就把爱人和孩子叫到一起,经过协商,我们也为儿子的课余生活进行了规划,比如周一,由爸爸陪同下象棋,和妈妈一起读一个故事;周二,在爸妈洗碗时,负责把碗筷擦干,收进橱柜……再比如周末,全家人到户外徒步,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等。如今,已过了几周,虽然在执行的过程有时会因一些意外状况而临时改变,但总的来说,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不仅儿子的业余生活丰富了,我们的家庭气氛也变得更加融洽了,儿子与我们的交流多了,我们一家三口的心贴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