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健康中国行动”之控烟行动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重点就健康中国行动中的控烟行动做了详细解读,并且介绍近年来我国控烟工作的有关情况。
很多人还未清晰了解烟草危害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问题之一。全球每年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8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10。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烟草危害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从数据来看,我国现有吸烟者逾3亿,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所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
毛群安表示,“首先,要广泛宣传烟草的危害。”
“这是我们控烟行动的基础,也是控烟的依据。”毛群安表示,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我们了解得越来越清楚。根据疾控中心的调查,现在公众了解到烟草可能导致一些肿瘤的发生,但是对于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很多人还不了解。烟草的危害是对全身、全系统的影响。
此外,吸烟行为还有消防隐患。毛群安表示,很多火灾是因为吸烟之后没有处理好烟头所致。“特别是在重要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一些重要的场所,吸烟不仅关系到健康,而且关系到场所安全。”毛群安说。
毛群安透露,国家卫健委正在完善我国关于烟草危害的报告,将把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公之于众,让公众、让媒体了解烟草都有哪些危害,让大家了解了烟草的危害,才可能更坚定我们控制烟草的决心。
禁烟立法、执法取得好的效果
毛群安还表示,要采取一切办法,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上禁止吸烟。近些年来,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城市,从维护公众健康,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角度,都出台了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立法,而且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毛群安说,按照国家公共卫生管理条例的要求,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上吸烟,这是国家有规定的,但是现在有一些地方监督执法不到位。
他表示,这次健康中国行动强调,作为功能社区(机关、单位、学校这些场所)要把禁烟工作做到位。“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实现保护人群的比例越来越大。”
据北京市今年在世界无烟日(5月31日)时公布的数据,北京实施了无烟法规之后减少了吸烟人口20万。毛群安表示,这就是因为公共场所禁烟后,有吸烟习惯的人采取了戒烟的措施,戒烟的人数明显比过去增加,这就是通过立法、通过执法取得的好效果。
强调对三个人群提高要求
毛群安解释,这次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特别强调“要对公务人员、医务人员和教师这三个人群提高要求,严格遵守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中办国办2013年曾下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众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创建无烟的党政机关。
“我们对这三类人群的要求不是说不在室内吸烟就行,是在他的工作场所就不能吸烟。”毛群安强调,过去一直要求医务人员不能在医院吸烟,教师不能在学校吸烟。作为党政机关,更应该按照两办的通知,在自己的工作场所不吸烟。毛群安说,通过这三类人群以及三个重要场所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全社会控烟。
此外,毛群安也表示,这次行动要特别注意减少新的吸烟人群的增加,特别是在青少年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青少年尝试或者接触烟草。
他强调,卫生健康系统要利用我们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给有戒烟意愿的人员提供多种方式的戒烟帮助,使更多的人戒掉吸烟的习惯。
严格加强对电子烟的监管
电子烟也成为诱导青少年吸烟的途径之一。
毛群安表示,电子烟容易以时尚的方式诱导青少年接触,之后可能就是接触传统的烟草。
电子烟不仅在我国,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毛群安表示,就目前看到的国内外的研究,电子烟产生的气溶胶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各种添加成份也存在风险。另外,许多电子烟产品所含的尼古丁浓度标识模糊,容易导致吸食过量,同时电子烟器具还存在电池爆炸、烟液渗透、高温烫伤等安全风险。
尽管目前相对而言,我国电子烟的使用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毛群安指出,与2015年相比,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听说过电子烟、曾经使用过电子烟以及正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都有了提高,重点还都是年轻人。
毛群安表示,鉴于电子烟具有不安全性,对青少年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存在影响,所以必须严格加强电子烟的监管。按照控烟履约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目前国家卫健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电子烟监管的研究,计划通过立法对电子烟进行监管。
(本版编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