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化错”策略应用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芦溪镇第二小学  刘琼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还没有成熟,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小学生出现错误是非常常见的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这些错误“资源”合理应用,摸索出适合学生的“化错”教学策略。化错教学最早是由华应龙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学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试误”视角下的化错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化错策略,首先就要让学生犯错,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该尝试着给予学生犯错的机会,可以针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来为学生布置陷阱,引导学生针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来深思、探索,从而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值得注意的是,试误并不是鼓励学生去犯错、去盲目尝试,而是要通过“试误”过渡到成功,慢慢增加学生的无误反应,慢慢转化为固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正确连接,通过试误来对学生学习的认知缺口进行填补。例如,在“植树问题”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涉及到非封闭路段两端都要植树、非封闭路段两端都不植树等具体情况,学生在解题时很容易出错。教师给学生提供犯错的机会,然后针对学生的错误思路进行分析,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从“试误”到“顿悟”的转化

    在化错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试误”到“顿悟”的转化。教师给学生提供犯错的机会是为了在学生试误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顿悟是学生突然理解知识或者掌握解决问题正确方法的过程,和试误并没有冲突,试误是学习过程,而顿悟是学习结果。从试误到顿悟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试误的过程中明白道理、获得知识,知其然顿悟其所以然。例如在上述“植树问题”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段代表一段路,在线段的一端画一个点代表一棵树,然后间隔一段的距离再画一个点,当教师在线段上画了4个点时,线段只剩下最后一点距离,此时教师就可以发问:“种树就此结束了吗?公路的末端要不要种树呢?”经过教师这样引导、发问,学生便会恍然大悟。

    “试”与“误”的化错

    由于思维发展不成熟、认知能力不足等原因,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出现千奇百怪的想法,解题时容易出现各种答案。此时教师要承担调控者和引导者的重任,促使学生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思考。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时,一些学生总是忘记进位,从而出错。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就不同的结果进行争辩,并将计算的过程分解,从而让犯错的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正确的思路。

当前:3版(2019年08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