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好奇宝宝”多点宽容
曲征

    一位朋友对我“吐槽”,说他的孩子喜欢拆玩具,家里的玩具几乎都被拆了个遍,还动不动就盯着天空、蚂蚁看得入迷……“这么‘不务正业’可怎么办啊?”朋友发愁道,我却对此持不同意见,提醒朋友这恰恰表明孩子有好奇心,正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家长应该好好支持才是。

    将孩子的兴趣视作“不务正业”的想法并非个例,毋庸讳言,在一些家长看来,放学之后留在屋里做作业、刷习题,考试拿高分,升入重点学校,似乎才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正确路径”,其它无益于此的行为都不免被贴上了“不务正业”的标签。可这既有悖于孩子好奇的天性,也极易遏制他们自主探索求知的内在动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要在某方面有所建树,离不开内在的驱动,而好奇心恰恰是促使一个人不懈探索、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许多科学家的成功,都萌发自孩提时代的好奇心,进而发展为兴趣乃至专业。作为家长,更应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拿我孩子来说,他小时候一度对岩石、泥土之类的特别好奇,常常观察并收集这些东西,也不时问我一些“这里的泥土为什么这么红”“那些石头上的纹路是怎么‘长’出来的”之类的问题。起初我并未重视,因为这与其他孩子捡石子、捏泥土的玩乐相比,似乎区别不大,因此也就听之任之。直到孩子上了小学,在自然课上接触了一些科学知识,不仅更热心于收集泥土、石块,还煞有介事地制成“样本”,带去学校追着老师问东问西。眼看他的“藏品”越来越多,我也曾担忧他为此耽误了学习,但看着他认真专注的模样,我又隐隐觉得这未必就是“不务正业”,因而不予干预、任其发展。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地质知识的兴趣与日俱增,不仅继续采集“样本”,还常常请求我为他购买地质方面的书籍、杂志,我自然给予支持。高考时,他果然考取了地质专业,并在相关领域不断深造、学有所成。回忆孩子的成长过程,我意识到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正是由于当初小小的好奇心,在宽松环境的孕育下,最终开花结果。

    用善意与宽容对待孩子的好奇心,或许就能孕育一颗成才的种子。孩童时代的达尔文沉溺于观察自然界,爱迪生幼年时曾趴在鸡蛋上孵小鸡,一颗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一个个看似不务正业的举动,或许正是未来巨匠蹒跚学步的起点。如何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如何引导孩子发展兴趣爱好,不仅仅关系到孩子的个人发展,更关系到教育的未来。

当前:8版(2019年10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