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当以百姓需求为先
徐圣娥

    2019年12月20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举行,这标志着2020年全国“三下乡”活动全面启动。(2019年12月21日 新华社)

    “三下乡”是让农民知道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知识,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发展。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更应遵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坚持以百姓需求为先。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三下乡”不能盲目,应有的放矢,高度契合百姓需求。百姓需求多种多样,有物质上、精神上、地域上的区别,也有时间阶段上的差异。特别是如今老百姓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了解各类信息,知识来源渠道更多更广,如果不做调查,送去的知识是陈旧的、不吸引人的,只能导致“三下乡”活动无效,让人失望。

    “三下乡”活动内容是关键。在老年人较多的村,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喜好,选择送戏下乡,精选优秀演员现场演出越剧、京剧等;在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地区,针对该区域易发多发的疾病类型,选派相关领域的专业医生参与“三下乡”活动,重点开展医疗卫生咨询、体检、治疗等;对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选择相关领域的优秀农业技术员下乡,到田间地头现场讲解指导农村实用技术等。“三下乡”活动,就是要积极做到将专业的知识真正地送到农民的心坎上,将活动变成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提高生产的生动课堂。

    文化科技卫生知识要飞入寻常百姓家,还需创新形式,做好四个结合。把“大”与“小”结合起来,要组织好大型团队下乡,也要组织好小型演出队、流动医疗队和科普工作队等,深入基层;把“送”与“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农村本土人才,带着善于发现的眼睛,下乡一次,培养一批;把“老”与“新”结合起来,更充分地运用新的传播技术和手段,加快农村公共信息网络建设,驰而不息地为农民致富服务;把“集中”与“分散”结合起来,抓好集中活动的“摆摊设点”,发挥示范作用,利用农民劳作的闲暇时间,做足日常工作,满足农民持续不断的多方面需求。

    “三下乡”活动应该有深厚的为民情怀,农民的需要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开展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科技卫生真正发挥作用、产生效益、带来实惠,让人民信服,受人民拥戴。

当前:3版(2020年01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