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构建共建共享志愿服务新格局
杨义芹 耿静波
    近年来,天津市多举措、全方位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致力于构建共建共享的志愿服务新格局。
    探索党建引领新模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天津市在社区志愿服务广泛参与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突出党建引领,重心下沉,形成志愿服务全嵌入治理模式,实现志愿价值重塑、组织网络重构与服务机制协同。各区通过大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各类志愿者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社区治理、未成年人关爱、科技服务、健康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营造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提高了居民群众对志愿服务的知晓率、满意度,有力地助推了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天津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呈多样性、丰富性态势,积极依托社区、乡村、学校、公园、图书馆、科技馆等,建立健全各类志愿服务站,营造了“天津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契机,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率先打造农村志愿服务站,补短板,建制度、强管理,健全农村志愿服务体系,蓟州区、武清区、静海区、宝坻区、宁河区等涉农区志愿服务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天津市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及涉农区各分队多次在全市涉农区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文化惠民专场演出系列活动。
    天津市志愿服务的群众性、广泛性还体现在重要活动、特殊节点上。2019年,天津市组织25所高校的75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接待、安全引导、观众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充分调动全市各系统、行业文化志愿团队资源,举办系列歌咏朗诵活动等。
    天津市志愿服务目前已基本形成全民参与、全域参与的良好局面。截至2019年底,天津市实名注册志愿者240.4万人,志愿服务团队1.4万余支,2019年志愿服务总时数903万余小时,志愿服务活动总次数近6万次。
    志愿服务成文明品牌
    全市志愿服务在广泛性的基础上,注重目标导向和精准聚焦社会问题,更加突出专业性和品牌特色,运用专业技能与系统化解决方案,打造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和具有专业特点的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团队、特色服务、品牌项目越来越多,活跃在各区、各行业。通过“项目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品牌化”引领,打造出“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1068帮帮团”“真情主播公益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提升了志愿服务成效及其社会影响力,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天津打造的优秀志愿服务团队,服务项目涉及科学普及、文艺演出、防灾减灾、绿色环保、应急救护、文明交通、普法宣传等多领域。其中,“电网之光 王娅爱心”“雷锋存折”“光明大巴”等品牌项目受到群众广泛赞誉,并涌现出“阳光奶奶”吕文霞、“公交头等舱”回江涛、受全国通报表彰的优秀环保志愿者安旭等先进典型。
    加强组织建设和业务培训
    为了提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专业化水平,天津市在细分志愿服务队伍类别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2019年,天津市紧紧围绕学习《志愿服务条例》《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与志愿服务密切相关的内容,先后组织志愿者代表、骨干,举办了50余场专题培训会,并号召全市志愿者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途径,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广大志愿者知晓权利义务和相关制度规定,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同时,天津市大力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孵化机制,积极推进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公共服务项目。
当前:3版(2020年02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