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冲锋 我们与白衣天使同行

    编者按: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医务工作者们是“天使”,也是战士。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前,全国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以生命践行着使命,以使命守护着生命。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息,截至2月19日,全国已经有278支医疗队,32395名医务人员从各地驰援湖北,在重点疫区救死扶伤、英勇战斗。在全国各地,还有无数医护人员坚守在广大城市乡村的防疫一线,这些白衣天使时刻捍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之无愧为特殊时期里最可爱的人。

    白衣天使们的默默付出感动着人们,“你在前线安心抗‘疫’,我在后方为你解忧。”连日来,全国各地相继制订举措帮助一线医务人员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力为最美“逆行者”解除后顾之忧。人们的暖心回馈让冲锋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感到欣慰,他们的心声其实很简单,就如一位医生在日志中写道的那样:“他们(患者)治愈出院,就是对我们全力付出的最大褒奖!”

    在这个无比特殊的时期,无论身处何地,人们心中都有着一样的期盼——齐力战胜疫情,大家平安健康,待春暖花开时,我们摘下口罩,幸福微笑。

    “我们坚守一线, 请你不要担心”

    他们,是一群穿着白衣的“天使”;他们,是一群胸怀大爱的勇者;他们,是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是一群无畏无惧的守护者……当踏上了前所未有的出征,他们留下的,是最美的背影。

    面对病毒肆虐的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逆行在抗击疫情一线,留下了无数的催泪剪影,也道出了不尽的感人心声。

   ◆ 战“疫”中的嘱咐: “请一定保护同事们的安全”

    2月18日,上午10时54分,一位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白衣“战士”走了……他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没能再一次等到春暖花开,他生命的刻度永远定格在51岁。

    “折腾了一晚上……我以为我要死了,缺氧。今早打了呼吸机,好多了!” 2月4日,刘智明最后给妻子蔡利萍发来一条消息。“小肚鸡肠老公”是蔡利萍给刘智明的备注名。在蔡利萍眼里,这位“小肚鸡肠”的院长丈夫,把更多的时间和爱给了病人。

    1月21日,因受疫情影响,武昌医院被征用为武汉市第一批定点医院,准备接收发热病人。收到通知后,刘智明迅速召集职能部门、医技部门商议方案,全院行动,把门诊部改成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

    即使是自己变成病人后,刘智明也没放下身上的担子。武昌医院ICU主任徐亮多次提醒刘智明必须好好休息!但刘智明总是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

    2月13日,刘智明病情突然加重。在生死一线之间,他反复强调:“不要给我插管!”“我们的ICU病房不是负压病房,医生插管治疗容易形成气溶胶,有传染风险。”武昌医院纪委书记洪毅眼圈红了:“这个时候了,他还惦记着同事的安危。”

    在抗击疫情的路上,他已化作那最亮的一道光。

    ◆ 战“疫”中的牵挂:“打完‘怪兽’我就回家”

    “阿姨,我来帮你剪吧!”护士丁晗找来剪刀,用酒精擦了擦,咔嚓嚓,咔嚓嚓……她为16床病人甘阿姨剪起了头发。这是2月12日武汉市第四医院重症隔离病房里发生的一幕。

    丁晗是河南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名护士,来自河南大学淮河医院。1月26日晚,她随医疗队赶到武汉,经过简单的培训,1月27日下午奔赴武汉市第四医院。

    甘阿姨是一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当时已经入院十多天了。入院后,甘阿姨一直没洗头,2月12日早晨,精神不错的她主动提出想洗洗头,再剪个头发。听到甘阿姨的愿望,丁晗痛快地答应了。

    今年32岁的丁晗,孩子才3岁多。半个多月没见,她很想念孩子。每次跟孩子视频时,孩子总问:“妈妈你在哪儿?什么时候回来?”丁晗闻言时常掉泪:“妈妈打怪兽去了,很快就会回来。”

    “疫情防控形势还很严峻,但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我们不能退缩,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丁晗说。

    ◆ 战“疫”中的寄语:“一句再见,胜过万语千言”

    2月19日,重症护理专家张颖惠和同事送走了病区的第二位出院患者,这位曾住在1号病床的老人在离开前得知了老伴去世的消息,张颖惠安慰她:“生命宝贵,你要好好活下去。”老人忍住悲伤,坚定地回答:“放心,我一定会的。再见!”

    在来到武汉抗“疫”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令张颖惠印象最深的,却是出院病人临走时的那一声声“再见”。这一声“再见”背后的付出,或许只有经历过一线抗“疫”的医务人员才能真正理解。

    2月2日凌晨,作为“山西省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导组”专家的张颖惠主动请战,前往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白天要巡视病房,分析每位患者的情况。晚上要开汇报会,还要编制护理团队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让张颖惠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她和同事们的悉心照料下病情好转。

    送别治愈的患者,成了张颖惠每天最期盼的事。“待到战‘疫’胜利后,我们或许会在欣赏漫天樱花雨的路上,再度相遇。”

    ◆ 战“疫”中的心声:“患者出院就是最大的褒奖”

    “医务人员救治患者,而我们就是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要为他们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这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湘雅医院感染科教授吴安华的心愿。

    1月21日,作为湖南首位支援武汉的医疗专家,吴安华踏上了北上武汉的列车,如今仍然坚守在抗“疫”一线。吴安华身体不好,但他深知,在疫情面前,医院感染控制十分重要,一旦这项工作出现漏洞,就有可能造成医务人员的感染。

    到达武汉后,吴安华立马被派驻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隔离重症监护病房、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指导感染防控工作,与专家组成员讨论制定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同时他还要往返湖北各地,为医疗队队员和医务人员进行院感防控知识和个人防护知识培训。他曾用5天时间完成了对30支医疗队、近4000人的培训。

    吴安华在日志中写道:“静静的武汉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各路医疗大军源源不断赶来,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病人救过来。他们(患者)治愈出院,就是对我们全力付出的最大褒奖!”

    ◆ 战“疫”中的希望:“等一切都过去,樱花一定也特别美。”

    除夕那天,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肖冠华医生随着广东省驰援湖北医疗队紧急出征。抵达武汉后,心怀热血的肖冠华在“肖大夫的笔记本”公众号上发出了在前线的第一篇日记,他写道:“面对未知的敌人,没有人会不恐慌,但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责无旁贷。”除了用专业的医术救治病人,他也成了这场战“疫”最前沿的记录者。肖冠华坚持在珍贵的休息时间里写下支援武汉的点滴,是希望用真实的记录揭开疫情可怖的面纱,传递抗击疫情的信心。

    在医院里,肖冠华面临着繁重的任务。但在值班的日记中,肖冠华提到的却是值班过后一碗点缀着海带和黄瓜的热干面。为了工作方便,肖冠华和几个同事决定剃光头发,这在肖冠华的日记中也被幽默地表述为了“削发明志”。

    “我想记录下这些阳光,希望疲惫的医生们能从中汲取坚守的感动。”肖冠华说。

    离家许久,广州家中的兰花已经开放,妻子给肖冠华发来了兰花的照片,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相信我们自己,也相信国家。等一切都过去,武汉的樱花一定也特别美。”

    “你们战在一线, 我们守好后方”

    “作为一个被山东宠着的孩子,很幸福!点个赞,特别好吃。”视频中,在湖北战“疫”的护士常超吃着家乡的馒头,开心地感叹道。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助湖北国家医疗队,近日获赠了一批特殊的礼物——从家乡山东运来的大馒头、苹果等,收到礼物的医护人员们兴奋地进行了一次吃馒头的“在线分享”。

    这个镜头,只是中国各地全方位守护战“疫”一线医务人员的一个暖心缩影。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众多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健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七方面措施,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这七方面的举措包括:改善医务人员工作和休息条件,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落实医务人员待遇,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创造更加安全的执业环境,弘扬职业精神做好先进表彰工作。

    “你在前线安心抗‘疫’,我在后方为你解忧。”连日来,各地相继推出暖心贴心的举措,帮助一线医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一线安心战“疫”,减少后顾之忧。

    山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山东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王星光说,来黄冈时带的衣物不多,降温前后方紧急送来两套羽绒服、保暖衣;队员们住宿的酒店中,有一位小伙子专门采购日常生活用品,随叫随到;还有医护人员过生日、过元宵节,当地也送上生日蛋糕、元宵……“让我们暖心的事太多了。”王星光说。

    “一线的白衣天使最牵挂的是家人,他们的牵挂也是我们的担心,我们将为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月19日起,装有慰问信和口罩、酒精等防护物资的“健康关怀包”陆续送到武汉全市近两万名一线医务人员的家属手中。“前方打仗,后方送粮,家庭不稳,心哪能安?”连日来,武汉市实施了一系列针对一线医务人员家属的慰问关爱举措。该市为一线医务人员家庭建立档案,开展需求调查,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截至目前,已完成省部属医院、市卫健委所属医疗机构等四类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家庭信息建档,共建立近2万户有慰问关爱需求的家庭档案。

    “叔叔,您下次治疗是什么时间,我陪您一起去。”2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街道华阳佳园社区党委书记叶荣蓉拿起手机,拨通了省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务人员王蕾父亲的电话。王蕾在抗“疫”第一线,最放心不下的是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和需要定期去医院做治疗的父亲。为激励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南京市承诺为该市支援湖北的一线医务人员办十件实事,包括全面了解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的需求和困难,安排专门人员开展“多帮一”服务等。

    疫情发生正值寒假期间,陕西省卫健委组织协调多所知名中小学教师志愿者,为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特别是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学龄子女进行线上课业辅导。目前,该省首批支援湖北医务人员学龄子女的课业辅导需求全部得到匹配满足,完成对接开课。“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协调招募志愿者,对其他有需求的支援湖北医务人员及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的学龄子女提供课业辅导志愿服务。”陕西省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说。

    着眼于加强对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的爱心照顾,山东省出台政策,明确对防疫一线医务人员无人照看的高龄老人、未成年子女,可根据需要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由所在社区等协助安排托管照顾。同时,建立关心关爱小组和家属就医绿色通道,并依托专业力量对有需要的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属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河南省妇联积极当好“娘家人”,通过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省女企业家协会,发起了“三送”——娘家人暖心服务行动,针对全省支援湖北医务人员家庭,开展送暖心包、送爱心菜、送贴心帮等暖心服务,满足他们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此外,依托妇联组织12338维权热线和心理服务电话,为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心理援助、压力缓解、法律咨询、家庭教育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姐姐,我听爸爸说,你的妈妈正在打‘怪兽’呢!”2月21日,一场特殊的视频连线让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家庭距离拉近了。屏幕这头,是重庆市巫溪县政协委员何兴蓉的儿子,屏幕那头,是该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刘双的女儿明昕。“自从和何兴蓉家结对,明昕就多了个弟弟陪伴她,我也就放心了。”刘双说。疫情发生后,巫溪县政协开展与医务人员家庭“一对一”结对行动,通过政协委员电话沟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形式,替医务人员守护好大后方,确保他们安心工作。截至目前,在抗击疫情一线参与救治任务的24名巫溪籍医务人员的家庭已全部实现对接。“疫情不结束,我们就一天不撤离,坚决做好后援工作。”巫溪县政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本版编辑综合)

 

 

当前:4版(2020年02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