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犁足春雨,一丝摇晴风。”雨水过后没几天,家乡人便给我寄来了一些春笋,此时的笋子吸足了一个冬天的养分,鲜嫩清脆,堪称“素食第一品”。我突然想起诗人车前子的一句话:“春天一来,吃也绿油油了。”
春笋吃的是一个“鲜”字,最好是现挖现吃。林洪的《山家清供》说:“夏初,林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去年,我曾到山里的朋友家作客,朋友就地取鲜笋切片,以山泉清煮,加了点酸菜简单地炒了炒,味道十分鲜脆爽滑,非常开胃。
竹笋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随和”,煎炒煨炖,怎样做都好,有“荤素百搭”的美誉。可与香菇、荠菜一起剁成细末,包成饺子或包子吃,鲜香味美;也可将竹笋在沸水中过一下,切片或拉丝,加调料搅匀凉拌,清新爽口;或将笋尖切丁,和着鸡蛋拌匀,放到油锅中两面煎至金黄,咬一口,香脆清甜……
记得小时候,母亲每年春天都要去挖笋,看见微微隆起或开裂的地面,轻轻扒开四周的土,待竹笋露出全身后,用锄头锄断根部,将春笋连根挖起。母亲会将挖出的笋子卖一些补贴家用,剩下的留着自己吃,吃不完的就用水煮后再晒干,等到冬季再拿出来食用。
母亲最拿手的菜是“春笋焖肉”。母亲每次都会将春笋切成约指头粗的小块,放入滚水里焯一下。再将五花肉洗净后切块,与春笋同入锅内翻炒至变色,其间加糖、加料酒、加调料、加酱油调色,之后加水没过笋块,大火烧开后再转小火煨炖,半个小时即可出锅。此时的笋子块块入味,不仅有本身的清甜,还与酱香、肉香相互交融,夹起一块,细细咀嚼,油滑鲜香,令人回味绵长。
“尝鲜无不道春笋”。《诗大雅·韩奕》有云:“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可见,自古以来笋子就被视为“上上之蔬”。《闲情偶寄》中,李渔曾说:“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苏东坡在《初到黄州》中也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我觉得,都不必吃,单是品品这些活色生香的诗句就令人回味无穷了。
竹笋不但美味,而且医用价值极高,有降压,降糖,明目、清热化痰、益气和胃等功效。《本草纲目拾遗》说它“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竹笋还具有低脂肪、多纤维的特点,是减肥者最理想的食物之一。不过,春笋虽味美,但含有较多的粗纤维素,脾胃虚弱者不宜多吃。
吃着家乡人寄来的春笋,咀嚼着浓浓的乡味,我的心也跟着飞到了故乡那片青青的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