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有序开放 科学防疫不能少
朱昌俊

    据报道,随着如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中国内地部分室外景区开始有序开放。与此同时,全国对医护人员免费的景区已突破1000家。此外,3月初将有更多的景区集中开放。

    随着近期疫情防控的积极信号越来越多,部分景区开始有序开放,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响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的需要。这与各地陆续开启的复工复产一样,都属于经济社会逐步恢复正常秩序的一部分。不过,疫情防控还未到可以放松大意之时。眼下的景区逐步恢复开放,和其它行业的复工复产一样,也都得坚持和配合好疫情防控这一大前提。

    相较于其它行业,旅游业流动人口较多、来源更复杂,且更容易造成人员聚集。这些特点,决定了其稍有不慎就可能放大疫情感染的风险。同时,还需要避免景区的开放引发双重的麻痹大意:一方面,恢复开放的景区本身不能忽视疫情防控,允许开放并不等于可以自降防控标准;另一方面,景区开放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需要避免由此给市民和游客传递放松疫情防控警惕意识的信号。

    所以,从目前推出的开放举措来看,各景区一般都采取了分区开放、限员接待的做法。如南京首批恢复开放的景区、公园,开放范围多为开放式景区或景区开放式区域的室外区域;杭州西湖景区则实行游客量控制,日接待量原则上不超过承载量的50%,并分时段安排团队游客间隔性入园,提倡团队游客不超过30人,且所有游客要求佩戴口罩参观游览;四川省旅游景区管理协会则发布指南称,景区须通过网络实名制购票,并设立临时隔离点,确保游客间距能达到2米左右等。

    不管是优先恢复开放区域,实行限量接待,还是要求游客佩戴口罩,都是配合当下疫情防控的需要,也体现了景区开放的有序原则。而为了避免一些景区的侥幸心理和不当操作,各地旅游部门和协会也应当依照科学防疫的要求,为景区开放制定科学、接地气的指导标准,比如规定开放时间、人流量限制等等。对游客来说,此时外出游览,除了要做好个人防护以外,也需要主动配合景区的疫情防控管理,避免因为个人的原因放大风险。

    疫情防控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每个环节的协作、配合。当前,随着疫情进入相对平稳期,一些行业逐步复工复产、景区开始有序开放,有其必然性。但与此同时,疫情防控的环节和主体乃至不确定性因素实际上是进一步增加了,这就更需要各个责任主体做好精准防控,将相关风险降到最低。而如何平衡好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和疫情防控的关系,也更考验各地方和部门的治理能力。

    总之,不管是复工复产,还是景区开放,既要避免为保障防控效果而采取过激的乱作为,也要克制麻痹大意和倦怠情绪,避免防控效果打折。只有“开放”和防控两不误,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全社会为此次疫情所付出的代价。

当前:A3(2020年03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