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应建立常态化机制
魏亮

    今年4月,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全国爱国卫生运动月”。客观地讲,通过党委政府的号召,用立法的形式来确定,并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投入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来,以大规模的全民运动的形式来开展此项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运用到卫生防疫事业的伟大创举,是预防疾病、筑牢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的重要保障。

    众所周知,今年年初,我国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真正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情况下,通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动员各行各业积极行动,更有利于推动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生产生活秩序。从疫情中反思,我们更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卫生是健康的前提,健康是生命的保障,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空间,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人民群众就不可能享有真正的健康。因此,笔者认为,创造干净、卫生、整洁的生活环境,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秩序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但具体到爱国运动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地区还存在一些错误的做法,例如:每年爱国卫生运动月时,因为要迎接国检,所以相比平时,更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下大力气,做好相关的各项工作。但是,等4月国检一过,这项工作就又有所松懈。还有一些地方,重视城市的卫生环境,但对农村的卫生环境不够重视,造成城乡卫生环境差异较大。因此,笔者以为,凡此以上种种现象,都说明了爱国卫生运动依然任重道远,只有真正建立起爱国卫生运动的常态常效机制,才能真正地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在笔者看来,要建立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常效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常效,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要继续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紧盯复工复产后的生产、生活、交通等重点领域,实行划片包干、网格管理,狠抓环境卫生整治、卫生健康知识宣传等工作,把好疫情防控的各个关口。

    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常效,要与群众工作相结合。政府领导、群众参与,走群众路线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优良传统。要广泛开展卫生教育工作,强化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道德,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常效,要形成完善的推进机制。讲究卫生、除害灭病,需要社会每一个人的关心。要在大卫生观念的指导下,坚持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加强管理,把爱国卫生运动与常态化管理结合起来,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并形成制度,切实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水平,促进并加快爱国卫生运动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最后,就是要从下一代抓起,从小就要在家庭和学校开展爱国卫生教育,真正地做到从我做起,全民参与,让卫生习惯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在全民中树立起讲卫生的观念,人民群众的健康才有保证。

    只有卫生大环境好了,人们才能真正享有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当前:B4(2020年04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