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过去,谣言主要以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为主,当谣言的内容迎合了信息受众的某些心理时,它就会在一定范围快速传播。今天,互联网正以“连接一切”的力量构建新的传播模式,新媒体技术使信息传播日益直观化、去中心化,信息受众面对海量信息时,往往不明真相甚至不问是非,这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当谣言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时,就能造成远比口耳相传更大的负面社会效应。
古语云:“谣言止于智者”。在互联网时代,要做一个清醒的“智者”,需要信息受众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丰富全面的知识储备。互联网时代,信息爆发式增长并快速传播,网民容易被一些煽动性较强的网络谣言所蒙蔽,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参与网络谣言传播。同时,群体心理学和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行为、观点,往往会对个体成员施加压力,从而强化其的从众行为。受网络压力的影响,部分网民往往在没有详尽调查某一热点事件真相的情况下,便盲从群体的感性判断宣泄个人情绪,这也使网络谣言的传播有机可乘。
要有效解决网络谣言问题,一种思路是从技术层面入手。网络技术虽然助长了谣言传播,但也为核实信息、阻断谣言传播提供了手段。例如,对于虚假新闻这种典型的网络谣言表现形式,有科技公司表示,将推广虚假新闻过滤工具,这样网络用户就能向相关机构举报可疑新闻,一经核实确认,疑似虚假新闻就会被标注为“有争议”新闻,这将使虚假新闻出现的频率大幅降低,网络用户在试图分享该类新闻时也会收到警示。由于这类技术对于过滤虚假新闻、阻断网络谣言传播具有积极作用,将来应该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技术过滤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减缓网络谣言的蔓延,但我们还需追问的是,为什么一些人不再对事实真相感兴趣,而只愿遵从个人感受?其实,一些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是因为它们在某些方面迎合了部分网民的心理。换言之,虽然网络谣言的内容是虚假的,但它的传播反映了部分网民的心理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心理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谣言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映。因此,阻断网络谣言,既要靠技术手段屏蔽谣言,也要深入探究网络谣言传播背后的网民心理、社会心理。在多元价值、多元利益、多元诉求相互碰撞的今天,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我们要深入观察和思考,既要靠技术阻断网络谣言传播途径,又要着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最大限度铲除网络谣言滋生、扩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