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溢水镇西山村,提起徐书记,上至耄耋老翁,下至髫岁孩童,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让群众赞不绝口的徐书记就是汉中市劳动服务局副局长、驻洋县溢水镇西山村第一书记——徐政。
2008年,徐政从部队转业,到汉中市劳动服务局工作。2014年,该局包扶溢水镇西山村,时任副局长的徐政分管扶贫工作。“从那时起,我便与西山村结下了缘分。”徐政说。2017年5月,面对扶贫工作任务的严峻形势和西山村村情民意的复杂情况,徐政主动请缨,担任该村第一书记,这一待便是三年。三年来,他沉心静气、呕心沥血,带领西山村脱贫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抓党建,带班子 打造过硬队伍
2017年5月6日,徐政正式到西山村担任第一书记。那时村情民意复杂,村两委与群众矛盾突出,原村两委班子由于多种原因纷纷辞职。面对人心涣散、队伍不齐、干群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难题,徐政没有退缩,先从班子建设抓起。他主动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起村支部、村委的工作,并注重挖掘培养优秀的年轻人才,向镇党委、镇政府推荐村两委合适人选。在他的努力下,2017年5月16日,溢水镇党委、镇政府下达了新任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的任职文件。
队伍建起来了,但遗留的人心涣散、能力不足等问题却一时难以扭转。徐政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先从抓支部建设开始,认真开展“两会一课”,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学习探讨,及时与村两委干部谈话沟通,手把手地传授工作方法,主持各项工作会议。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村两委干部迅速成长。到了2019年,新任村干部对处理村内日常事务已得心应手,如今更是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拉项目,搞产业 带动群众增收
2017年,西山村内尚无一条通组水泥路,土坯房一片连一片,村里隔三差五断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是溢水镇出了名的贫困村。徐政驻村后,想方设法改善该村的基础设施,利用各种渠道争取协调项目。近三年来,全村基础设施项目投入600余万元。如今的西山村,水泥路组组通,自来水户户通,家家住进了砖混房,帮扶单位还对全村自来水进行了3次提升,加装净水器,让全村人喝上了干净健康的水。
村民张望奎原来在溢水镇后坝河村发展椴木香菇产业,拥有丰富的产业发展经验,一直有在西山村投资投产的意向,但因之前该村发展环境不佳而一直搁浅。徐政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与张望奎交涉,帮助他争取资金,协调村民流转土地。2018年,在徐政的支持下,张望奎争取到苏陕协作资金27万元,如今产业园规模已达2.67公顷,椴木8000余架,从土地流转、吸纳贫困户务工、村民分红几个方面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取得了显著效果。
俯下身子、干出样子 成就“溢水好人”
“作为党员干部,到农村工作,想要有所作为,那就得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干出样子,才能赢得位子。”这是徐政三年驻村工作的切身感受。
村副支书余新德深有感触地说:“徐局长在我们村受苦了,为了西山村,他舍小家顾大家,把西山村的事和自己家的事一样对待。村上只要有红白事,他都要去关心、慰问;村民有大病,他都是第一个捐款。他把西山村群众当亲人一样,西山村人也都把他当亲人。”
2018年,徐政被当地老百姓评为“溢水好人”。徐政走在西山村里,无论谁见了他,都会热情地招呼他到家里坐坐。
面对驻村以来取得的成绩,徐政并没有流露出一丝骄傲,他说:“村里部分生产道路还没有硬化,就业创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些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群众的幸福生活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相信西山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群众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