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9岁了,正在读小学三年级,活泼好动,是一个喜欢捣蛋的小淘气。由于不放心,每当老师留了作业,我总是陪着他一起完成。而且,儿子的科学老师经常会留一些科学小实验的作业,每次我都怕他不会做,或者做不好,总是要求和他一起来完成科学实验,而且总是否定他的想法。为此儿子很是不满,总是说等下次老师留了科学实验作业,不许我再帮忙,他要自己开动脑筋,独立完成。
这次正好赶上“五一”假期,科学老师留了一个利用家里现有的材料搭建一条过山车轨道的作业,要求过山车轨道线路不能太简单,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小球能滚完整个轨道还不能脱轨。我告诉儿子:“这个作业比较难,而且很复杂,需不需要我帮忙?”儿子却一脸自信:“老妈,不用帮忙,我肯定能完成。”我不放心地一再叮嘱:“这次作业真的比较难,里面的要求也很多,还涉及到高低、角度问题,还要画设计图,你确定你能完成?”儿子拍着胸脯向我保证:“你就放心吧,我肯定能完成!”
但是,当看到儿子选择用A4纸搭建轨道时,我忍不住又在旁边指手画脚起来:“A4纸太软了,还薄,搭建轨道容易塌,你还是用硬纸壳吧!”儿子一脸嫌弃:”老妈,都说了让我自己来,你去屋里看电视吧,我肯定能搭建成功。”看到他信誓旦旦的样子,我只好回到屋里看剧。可是心里放心不下,就留神听着外面的动静。
“我就不信不能成功。”“唉!怎么又不行了,这边角度还得调整。”我看着电视剧,可是耳朵里却装满了儿子的自言自语,于是,我蹑手蹑脚地探出头,看到小家伙正忙得热火朝天,一会儿拿剪刀,一会儿又用双面胶,过山车轨道已经初具规模,A4纸搭建的轨道还拐了四道弯,他还用他的拼装玩具拼成支架,由高到低稳稳地架住了A4纸做成的轨道,看上去还不错。但是看到他笨拙地舞动剪刀,我又怕他伤到自己,想出去帮忙,可是又想到孩子信誓旦旦的样子,我再次忍住了。
“老妈,老妈,你快来,我的轨道搭建成功了!”过了约莫一个小时的功夫,传来了儿子兴奋的大喊声,我跑出去一看,一个两米多长的过山车轨道呈现在我面前,虽然纸张的裁剪不算完美,用双面胶粘贴的地方也粗粗糙糙的,但是确实是搭建成功了,而且小家伙还别出心裁地在过山车轨道尾端插上了一面旗子,搭建了一座小屋。不过,小球能顺利的滚过去吗?儿子看我怀疑的样子,便拿起一个蓝色的小球给我实验起来,那小球骨碌骨碌地从头滚到尾,顺利地通过了四道弯,稳稳地滚进了儿子搭建的小屋里。儿子兴奋地给我讲解制作过程:“老妈,你知道吗?搭建过程中最难的就是拐弯那里,刚开始小球到第一个拐弯处就会卡住或者停止了,我就一遍遍地改变拐弯处的角度和高度,你看我是不是成功了?”面对儿子兴奋自信的笑脸,我向儿子竖起了大拇指:“儿子,你太棒了!”
通过这件事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过去我不太信任孩子,总是认为他还小,很多事情都做不好,于是给他包办得太多,这样下去只能让孩子变得“无能”。其实,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如果我们家长一味地因为他们动作笨拙、速度慢而横加干预和否定,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需要鼓励和放手,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去试一试,闯一闯,允许他们去尝试,去犯错,相信他们会在犯错中不断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