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在脱贫攻坚中,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是干部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如何走实走深,真正地走进群众的心里,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脱贫奔康合力,既考验干部的态度、能力、水平、作风,也事关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在入户入心的过程中,干部的“三心”至关重要。
要入群众心,干部要走心。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民生工程。借助脱贫攻坚,也是干部做群众工作的重大契机。干部走心,要诚心、用心、经心,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念兹在兹、唯此为大,乘势而进,顺势而为,因势而导。干部走心,必须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做好做足功课上,特别是下足调查研究和真抓实干的绣花功夫,对民情、民意、民困、民怨、民难、民愿和堵点、痛点、难点、阻点等,具体到户到人,到具体时段、具体环节、具体点位,在看帮扶措施、看环境卫生、看脱贫成效的基础上,重点看情况熟悉、看政策掌握、看干群关系,做到各方面情况全面动态掌握,在头脑里随时存储更新,系统地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坚持照单全收,对症开方,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真正地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牢固树立向群众“复命”和“交账”的意识,以干部的走心换来群众的贴心。
要入群众心,干部要守初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积极性从哪里来?从初心中来。初心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脱贫攻坚这场大战,为干部践行初心使命,锤炼政治品格和能力素质,履行职责担当,干事创业建功,提供了广阔舞台和发展空间。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守住了初心,就不会忘本、忘责、忘记身份、忘记时刻为人民服务。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其它问题会迎刃而解。党的力量来源于人民,从人民中来也必须要回到人民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干部要当好两头跑的“跑腿匠”,服务至上,严字当头,干字打底,守好初心,赢得民心。
要入群众心,干部要有恒心。干部是抓落实的关键,而人民是最坚强的支撑、最深厚的底气。脱贫攻坚,是一盘大棋、一台大戏,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出实招、硬招,也需要出妙招、绝招,而招招都需要干部有恒心,需要干部挑大梁、流大汗、吃大苦、作大贡献,需要干部一步一个脚印、一项一项地落实、一锤接着一锤地敲、一点一滴地带好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方面连续奋战,脱贫攻坚已推进到决战决胜的总攻阶段。诚然,一些干部难免会出现疲劳现象,滋生“歇一歇”“喘口气”等心理,但越是在这个时候,干部越不能松劲。“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只要干部有恒心、当先锋、打头阵,群众就会有耐心、齐跟进,干部有了韧劲,群众就会有使不完的干劲。要以干部的恒心不断增强群众的信心,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每一方面的具体工作都要过得细、过得硬,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走心、守初心、有恒心,三心合一、知行统一,使入户入心工作常做常新,使干群关系日久弥新,使我们的事业在人民的支持下越来越兴旺。